本刊記者 鄭作時
難測的守護神
美國人大概現在對格林斯潘有點煩。
曾幾何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被老美們看作是美國經濟的守護神。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他出手果斷,連續減息,維護著美國經濟沒有跌入深淵,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維護了美國的經濟也就意味著為全球經濟今天的全面走好保留了一節強勁的火車頭。格林斯潘功不可沒。
從去年以來,由網絡和電腦帶來的新經濟使美國經濟開始進入了低通脹、高就業和高增長的強勁上升區域。然而這一次,格林斯潘變臉了。老先生到哪里都是一個腔調:美國經濟過熱,有通脹的危險。他的邏輯是:由于新技術帶來的生產力強勁增長使公司利潤預期大大提高,從而推動股票市場上揚,感到更加富裕的美國人繼續他們毫無節制的消費。“問題在于生產力的上升帶來的消費增加比它能帶來的物品供給增加更甚(這會導致物價上漲)。”不用說,這種繞口令一樣的話是格氏的老風格,而這種口氣一直維持了有一年時間。
華爾街對格林斯潘的這種話可是一點兒也不陌生——這話往往就意味著他要給股票澆點兒涼水了。經濟沙皇的意見對華爾街的影響可不是一點點,一般情況下,格氏說完了這些話,美國人口袋里的錢總要少一點,股票就要跌了。而從去年以來,在格林斯潘主持下的美聯儲已經連續五次為銀行加息,試圖為新經濟帶動的美國經濟列車減速。
然而新經濟竟是如此之強勁,對于很多經濟學家來說,說新經濟會帶來通脹,就像說維生素C會引起感冒一樣不可思議。僅1999年新經濟為美國帶來了5070億美元的產值,增加了230萬個就業機會。在經濟界和華爾街,格林斯潘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他們認為格林斯潘做得過頭了,從守護神變成了手舞大棒的金融大魔。美國股民更實在:“不要金融大魔,把守護神格林斯潘還給我們吧!”
華爾街混亂之源?
意見是如此不一,如果格林斯潘是一個普通人那也沒什么,但不幸,或者將來我們可能說萬幸的是,格林斯潘也許是美國對經濟最有影響力的人。于是我們就不難理解美國股票市場近來有些叫人看不懂的走勢:今年一開始,加息使得傳統的道·瓊斯指數一路下跌,甚至破了去年剛創出的萬點大關,而新經濟的代表納斯達克指數卻一路上揚。到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加息的時候,道·瓊斯開始上揚,而納斯達克卻吃不住勁兒了,出現了連續的下跌。華爾街亂成了一鍋粥。
問題是究竟誰錯了?一向固執而正確(這一點尤其重要)的格林斯潘會不會也錯了?或者應該這樣說,格林斯潘這次還會再對嗎?有什么理由使他如此固執于加息這一手段?華爾街認為如果要防止股票高企而帶來的通脹,有多種手段可以選擇。
這一抉擇十分重要。一方面,如果格林斯潘錯了,那么他肯定是干了一件大蠢事,因為這將使美國,甚至是全球的新經濟受到資金匱乏的影響。這將大大地影響它們的前進速度,而人們享受新經濟帶來的好處也會延遲很長時間,也許是10年,也許是20年。人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在80年代也試圖通過加息來減緩經濟發展的速度,但是一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從衰退的陰影中走出來。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的是,20年代,同樣是由汽車和鐵路帶來的一場經濟革命也曾經帶來過1929年美國的股災和經濟大蕭條,后果是一直到二戰以后西方才從這場災難中走出來。
不管怎樣,加息的影響已經開始起作用,由于股指的下跌,華爾街對新經濟下的公司投資熱潮已經開始出現冷靜的趨向,人們不再因為怕自己被新經濟拋在后面而瘋狂地向納斯達克的公司里扔錢,用傳統的市盈率、投資回報率來衡量“e”公司的風氣已經出現。亞馬遜網上書店一向被人們認為是正常的虧損經營方式已經開始受到指責。
同時這種懷疑還有蔓延的傾向,香港和日本的科技股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這對于中國現在還是風起云涌的“網上運動”,是一件壞事也是一件好事,“easy money”(容易錢)不那么容易了,一方面這限制了網絡公司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會讓中國的網上精英們從現在開始好好考慮一下未來發展的路應該怎么走,而不只是無限地擴張自己。
對于格林斯潘來說,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如果不是在干一件扼殺新經濟的蠢事,就是在把美國經濟拖離新一次的危機。至于到底是哪一種,我們還得等等看。□
(編輯:劉侯圖: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