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岳


現代婦女崇尚整潔、清新的生活,樂意于把自己打扮得利落美麗、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凈凈。在過去,人們能接觸到的清潔生活的洗滌用品充其量是些肥皂、香皂等。在科學技術和社會需求的推動下,近幾年來,洗衣粉、洗潔凈、消毒劑、漂白劑、沐浴液、空氣清新劑、潔廁靈、殺蟲劑等千百種家庭清潔用品陸續走進千家萬戶。因傳統模式的沿襲,婦女操持家務的機會比男性多,每天的衣物洗滌、鍋碗的洗刷和消毒、室內的驅蟲和除穢等家務,多數女性總視為己任,一手包攬下來。清清用品五花八門,婦女們的操作程序也就越復雜、越繁瑣,許多婦女發出慨嘆:清潔用品越多,人越是深受其累!
其實,家用清潔劑所帶來的“累”不僅僅就這點,為一般婦女注意不多、難以感覺出的更嚴重的“累”在于:她們的肌膚美和身心健康有可能正遭受這些化學用品潛移默化的侵害。種種資料表明,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異,男性接觸化學用品可致的健康損害程度相對要輕,女性機體對化學用品比較敏感,婦女因有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的身體代謝機能改變,對化學用品更加敏感,因而,婦女受清潔用品傷害的機會多、幾率高、程度重,表現也形形色色:
皮膚健美損害:洗衣粉、洗滌劑、殺蟲劑、潔廁靈等家庭用清潔化學用品含有堿、發泡劑、脂肪酸、蛋白酶等有機物,其中的酸性物質能從皮膚組織中吸出水分,使蛋白凝固;而堿性物質除吸出水分外,還能使組織蛋白變性并破壞細胞膜,損害比酸性物質更加嚴重,洗滌用品中所含的陽離子、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能除去皮膚表面的油性保護層,進而腐蝕皮膚,對皮膚的傷害也很大。特別是,如果以手洗衣物,洗滌劑中所含蛋白酶、脂肪酸能溶解雙手油性物質和表皮的蛋白質,使手部皮膚脫皮、干燥、粗糙、開裂或是糜爛,指甲失去光澤,冬季時尤其明顯。常使用洗滌劑還可導致面部出現“蝴蝶形色素沉著”(即蝴蝶斑)。這是由于洗滌劑中的烷基磺酸鹽等化學物質能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導致皮膚中的黑色素由無色變為黑色,進而出現大面積蝴蝶斑。
免疫功能損害:各種清潔劑中的化學物質都可能導致人體發生過敏性反應;有關化學物質侵入人體后會損害淋巴系統,引起人體抵抗力下降;使用清除跳蚤、白蟻、臭蟲和蟑螂等制劑,導致人體患淋巴癌的風險增大;使用七氯、二嗪農類的化學品危險性更大。一些漂白劑、洗滌劑、清潔劑中所含的熒光劑、增白劑成分,侵入人體后,不像一般化學成分容易被分解,往往在人體內蓄積,大大削減人體免疫力。熒光劑與傷口外的蛋白質結合,還會阻礙傷口的愈合;熒光劑還能使人體細胞出現變異性傾向,其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血液系統損害:化學物質容易污染人體血液,雖然血液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微量的有害物質進入其中,會被稀釋、分解、吸附和排出。但長期、大量的有毒物質傾注而人,必致其發生質的變化。清潔用品中的化學物質進入血液循環,會破壞紅細胞的細胞膜,引起溶血現象。不少含天然生物精華物的浴劑,常含有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也是血液污染之源。用于防衣物蟲蛀的“衛生球”,主要成分為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精蔡。長期吸入衛生球揮發出的萘氣,會造成機體慢性中毒,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人出現貧血、肝功能下降等現象。據有關資料表明,家庭中放置殺蟲劑的婦女,患白血病的風險比家中沒有這類物品的高2倍。
神經系統損害:一些空氣清潔劑中所含的人工合成芳香物質能對神經系統造成慢性毒害,致人出現頭暈、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殺蟲劑含除蟲菊這類毒性物質,用來殺滅蒼蠅等飛蟲的樹脂大都用敵敵晨處理過,這些毒性物質能毒害神經并誘發癌癥。不同類型的清潔劑混用,可能導致的后果更嚴重。
生殖機能損害:化學稀釋劑、洗滌劑大都含有氯化物,氯化物過量,會損害女性生殖功能。清潔劑中的烴類替代物質,可致女性卵巢喪失功能;烷基磺酸鹽等化學物質可通過皮膚黏膜吸收,孕婦經常使用,可致卵細胞變性、死亡。科學家在研究女性不孕癥過程中,發現不少婦女的不孕與長期使用洗滌劑關系密切。醫學工作者曾對150名育齡婦女做絨毛促性腺素測定,發現有1/3的婦女的卵細胞曾受精,但孕卵細胞不久后便在母體內悄然死亡,而這些婦女多大量接觸洗滌劑。洗滌劑能使實際上有懷孕能力的婦女表現為“不孕癥”。在懷孕早期,洗滌劑中的某些化學物質還有致胎兒畸形的危險。
鑒于家用清潔劑對女性健康危害甚多,作為一般婦女應對層出不窮的新型清潔用品保持警惕,注意自我保護,平時應盡量減少接觸化學用品的機會。使用清潔用品時,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用洗衣粉洗衣物時戴上橡膠手套;身體接觸了化學器械多用清水沖洗干凈;居室多開窗通風。若在使用清潔用品時出現頭暈、過敏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等。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