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君
身材瘦長的張先生是博物院資深的唐宋文物鑒定專家,因反復發作性胸前區疼痛,已第5次住院了。自10年前因胸痛被診斷為“冠心病”后,這毛病便跟他攀上親家。時常發作,疼痛嚴重時可向肩胛部及左上肢放射,一般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這種胸痛多發生在晚餐后或凌晨3、4點鐘。胸痛有時自行緩解,有時服藥后緩解。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不完全右束支傳導阻滯。每當情緒激動、飲食過飽、飲咖啡與濃茶后。均可誘發心前區疼痛。他也反復因“心絞痛發作”而住院。
此次胸痛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然而胸痛發作時的心電圖與基礎心電圖相似,心電圖運動試驗陰性,24小時動態心電圖亦僅見少量早搏。有一次值班醫生開了胃動力藥西沙比利及抗酸劑給張先生服用,不料那折磨人的胸痛竟明顯好轉。一旦停用上述藥物,胸痛又“故態復萌”;再次用藥,“心絞痛”的癥狀又戲劇性的緩解。心臟科經驗豐富的黃主任為了最后確診,親自為他作了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沒有發現明顯狹窄,完全可以摘除“冠心病”的帽子。那么,是什么毛病引起張先生纏綿不休的胸痛呢?黃主任請消化科趙主任會診。趙主任為張先生做了食管測壓及食管24小時pH檢測,最終確診其為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非心源性胸痛。
在張先生的病例討論會上,趙主任侃侃而談:“患者雖然沒有明顯的泛酸、燒心感等反流癥狀,但胸痛發作的時間多在晚餐后或凌晨3、4點鐘,這正是胃食管反流易發作的時光。食管壁長期受到胃酸及反流物中的胃蛋白酶、膽酸、胰酶刺激,是胸骨后疼痛的主要原因。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好比‘閘門,吃得過飽,喝咖啡、濃茶等,均會降低‘閘門的收縮力。食管長期浸漬在酸性環境下,便會誘發胸痛。”心臟科黃主任語重心長地對進修醫生講:“張先生多次住院都被診斷為冠心病,此次入院后終經冠脈造影排除了冠心病。可見對老年人胸痛不要輕易下冠心病的診斷,應識別真偽,警惕非心源性胸痛。如胃食管反流病、肺與胸暖腫瘤、肺部炎癥、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心神經官能癥等,都會引起胸痛。切不可忽視患者病史,以免造成誤診誤治。”
確診之后,張先生服用止酸劑洛賽克與胃動力藥西沙比利2個多月,那惱入的胸痛便與之“告別”。張先生終于摘掉了冤戴在頭上10年之久的。冠心病”帽子,漸豐面頰上泛起一縷安詳的微笑……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