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個人醫療賬戶?
個人醫療賬戶是指用于參保人看病的專用賬戶。具體地說,就是將職工個人交納的醫療保險費與用人單位為職工交納的醫療保險費的一定比例,一并計入職工個人名下,單獨列賬,用于保障職工的基本醫療需要。個人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均歸職工個人所有,只能用于醫療支出(不可用于購買住房、家用電器等)。年終節余可以跨年度使用,也可作為遺產繼承,但不得提取現金或挪作其他用途。職工工作變動,個人賬戶隨本人轉移。
建立個人醫療賬戶不僅可以擴大醫療保險基金的來源,而且有利于增強職工的費用意識和自我保障意識,有利于建立約束機制,打破醫療費用吃大鍋飯的常規。建立醫療賬戶還可以幫助職工以現在的積累對付未來的不測。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由政府和社會來完全負擔醫療費用,已顯得力不從心。強制要求職工個人從年輕、健康時開始積累資金,用于支付老年時必要的醫療費用,有助于減輕政府和企業的負擔,有助于社會的穩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備無患。
什么是醫療保險統籌基金?
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是指在某統籌地區所有用人單位為職工交納的醫療保險費中扣除了劃入個人賬戶的資金后的其余部分。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屬于全體參保人員,由社會保險機構集中管理,統一調劑使用。該項基金用于支付參保職工因住院或治療慢性病等所發生的醫療費、手術費、護理費、基本檢查費等。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實行專項儲存、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任何個人都不得挪用。
為什么要實行社會統籌
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原則?
建立統籌基金,可以保證職工在得了大病、高額診療費用個人難以承受時得到社會群體的互助共濟,從而體現社會公平的原則。這種統籌基金不同于過去實行的單位統籌,它的社會化程度高,因而能夠承擔社會風險,有利于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有利于減輕企業的社會負擔,也可解決一些單位無法保障職工基本醫療費用的問題。實行個人醫療賬戶的目的是建立職工個人自我積累機制,有利于增強職工的醫療費用意識,提高個人的責任感,強化醫療消費的自我約束。
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原則,將社會保障和儲藏保險兩種模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橫向的社會共濟保障和縱向的個人自我積累相結合,既有利于發揮社會統籌共濟性的長處,也有利于發揮個人賬戶激勵和制約的作用,比較符合我國國情,容易為廣大職工接受。實踐證明,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
如何分開管理和使用?
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分開管理和使用,就是要明確劃定各自的支付范圍。統籌基金主要用于住院或大額醫療費用的支出,個人賬戶主要用于門診或小額醫療費用的支出。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要分開核算,分別管理,不能相互擠占。劃定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各自支付范圍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按發生醫療費用的數額劃分支付范圍,個人賬戶支付小額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大額醫療費用;一種是按門診和住院劃分支付范圍,個人賬戶支付門診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住院醫療費用,某些地區也將一些醫療費用較高的慢性病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另一種是按病種劃分支付范圍。具體劃分方法可由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什么是統籌基金的起付線和封頂線?
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使用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要設置起付線和封頂線標準。起付線是指在使用統籌基金支付醫療費用之前,按規定必須由個人負擔醫療費用的一定比例。起付線是進入統籌基金的“門檻”和“底線”。超過起付線的部分將由統籌基金按一定比例報銷,封頂線是指統籌基金所能支付的最高額度,即“上限”。
(東南大學醫療保險系)(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