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口腔與牙齒問題,會給他們帶來不少煩惱。首先,牙齦受到傷害,接著就是牙齒脫落。而口腔不健康的話,將影響糖尿病患者對葡萄糖的吸收。不過,只要好好控制糖尿病病情,口腔和牙齒問題是可以找到醫療途徑的。如果無法很好控制糖尿病,其牙齦疾病將增加17倍,牙齒脫落也增至3倍;相反,若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發生上述問題的情況就可減少很多。
最常見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問題,包括口干、感染、傷患復原較慢、易患嚴重的牙齦疾病。
牙齦疾病由遺留在牙齒和牙齦間累積的食物碎屑造成。這些食物碎屑中的細菌,不斷“攻擊”牙齦,引起發炎,破壞內部組織。這將影響牙齦或其下的骨層。如果牙齦下的骨層受到影響,在逐漸的侵蝕下,牙齒將失去支撐的“靠山”,也就是說,受波及的牙齒將松脫,最后向你告別。受到嚴重牙齦疾病破壞的牙齒,保存的機會非常低,即使不是齲齒,也得“連根拔掉”。而一旦失去了牙齒,人們吃東西時。咀嚼能力將受到影響,得借助齒橋或假牙的協助。
另外,由于病人抵抗感染的能力減弱,因此念珠菌屬的感染酵母菌,會在病人的口腔里找到“立足點”。病人對口腔傷患如潰瘍、手術傷口,甚至是普通的割傷、抓傷等,也非常容易受到感染。這就是為什么病人接受醫治時,牙醫有時會配給預防作用的抗生素。
唾液的功用相當多。它包含抗體,具滋潤作用,可清除死皮細胞,吃東西時,也能感覺其美味。唾液一旦減少,糖尿病患者受感染的機會也會增加。裝假牙者,少了唾液的潤滑作用,將會造成潰瘍及摩擦時所帶來的口腔不適。此外,少了唾液的“清洗”,口腔里的死皮細胞日益沉積,除了容易受感染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令人惡心的口臭。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裝有假牙,更必須注意口腔衛生,預防感染以及受到進一步的破壞。同時,病人要配一副舒適的假牙,以減低牙齦與牙齒受傷的機率。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注意每天的口腔清潔外,每三四個月,就應該讓牙醫檢查口腔與牙齒。
對午睡有兩種相反意見
陸放
國外對午睡的研究得出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F摘錄僅供大家參考。
一種認為,午睡有害健康,會使發生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經常午睡會增加老人的死亡率。研究者對居住在耶路撒冷的456名7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調查,有午睡習慣者占60.7%。有午睡習慣的男人比女人多,前者約68%,后者約50%;而心肌梗死患者中,有午睡習慣的比沒有午睡習慣的要多。在6年調查中,他們發現共有75人(456人中)死亡,其中有午睡習慣的死亡率為20%,除去疾病等原因外,有午睡習慣的平均死亡率相對較高。
為何午睡會促使人早亡呢?研究認為,人在晚上睡覺時心跳速率和血壓會降低,早上睡醒時心跳速率和血壓就恢復上升。因此,早上睡醒時血液動力學有最大的改變,即從睡眠的低點狀態變成睡醒的活躍高點狀態,可能增加血管“受傷”的風險。而午睡時心跳速率和血壓也會像晚上睡覺時一樣降低。所以。多一次午睡,等于多一次血液動力學由睡眠的低點狀態變成睡醒時的活躍高點狀態。長期有午睡習慣的人,處于日復一日的“高高低低”的狀態變妾,促使心血管和腦血管患病的風險更大為增加。對健康狀況較差的人,午睡習慣可能成為奪命的“殺手”。
國外另一些研究人員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若晚上睡眠比較少,到了第二天上午十一二點時(也即是中醫所說的“陰陽交替”時間,容易感到疲勞),如果能睡上半小時至一小時,可恢復精神和體力,人的思維能力也因而加強;晚上睡得少,腦血管和心血管也“休息”得少,午睡正好可以讓血管“休息”一下。因此,大可不必“因噎廢食”,還是煩其自然好。
美國癌癥發病率下降給我們的啟示
蒲昭和
美國癌癥學會最近公布的一項最新報告顯示:自1992年以來,美國的癌癥發病率已呈下降趨勢。這對美國公民來說不失為一條令人鼓舞的消息,同時,給其他國家的防癌工作也帶來了諸多啟示。為什么在多數國家癌癥發病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美國人癌癥發病率反而下降呢?
如果簡單地把這一現象歸因于美國醫學科技發達、物質生活水平很高等來解釋的話,未必能令人信服,甚至可能還自相矛盾。因為醫學科技發達,檢測手段先進,反而可使癌癥檢出率大大提高;營養過剩,運動減少等正是癌癥發病的誘因之一。其實,從美國有關專家提供的資料,我們不難發現,癌癥發病率下降卻是與近年來美國大力倡導、實施健康教育,強調自我保健意識以及重視環境保護等密不可分。
廣泛開展健康教育近年來,美國各州的衛生組織、防癌協會不斷地加大向人們宣傳防癌抗癌的力度,使每一個公民都認識到糾正不良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例如,大力宣傳戒煙,已使吸煙人數趨于下降,這是美國肺癌發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現在,美國的公眾場合是嚴禁吸煙的,其宣傳所起的作用可謂功不可沒。其他如少飲或不飲酒(可減少口咽瘟),少吃紅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減少腸癌)等等,這些都對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以及防癌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由于傳媒宣傳得力,醫學知識日益普及,美國人的自我保健意識不斷加強,許多人能夠通過膳食平衡、運動鍛煉、避免接觸致癌因子等各種措施來努力提高自己的抗癌能力。比如,經常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水平,增加對機體惡變細胞的殺滅能力。盡量避免與有毒化學物品接觸,不吃霉變和燒焦的食物,減少脂肪攝入,適量增加纖維素和必要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入等等,都起到了直接或間接的防癌作用。
重視環境保護為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美國政府有關機構及一些民間環境保護組織都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和監測,特別是限制“三廢”(廢氣、廢煙、廢水)的排放,禁止劇毒農藥的使用等,大大減少了周圍環境致癌物濃度。事實證明,現代社會居民癌癥發病率不斷上升,與大氣污染、水污染、臭氧層破壞關系密切。從某種意義上說,呼吸新鮮的空氣、飲用潔凈的水、享受無污染的食物,是人類減少癌癥發病的可靠保證。
如今,對癌癥還無根本的治療辦法,因此,重視預防尤其重要。美國癌癥發病率不斷下降的事實證明: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施確能發揮重要作用。
“雙休日保健”不容忽視
曉丹
雙休日的主要任務就是休息。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不僅有許多家庭主婦一到雙休日就采購、洗涮忙碌不休,許多上夜大、電大和參加函授學習的人,也利用雙休日加班加點,突擊復習。更有相當一部分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把孩子關在家里做習題、寫作文,雙休日變成了加班日。這些做法都不利于身心健康,也往往成為某些疾病發作的誘因。
以休息為主,并不是提倡睡懶覺或是足不出戶??茖W的休息方式應是在保證充分睡眠的基礎上,勞逸結合,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或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
中去。郊游、登山、劃船、游泳、賞花、觀魚、攝影……這些戶外活動都會給您的假日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使您在大自然的沐浴中松弛一下緊張的神經和乏倦的身骨。下棋、打球、看電影、參加音樂會及舞會等,也能使您(特別是腦力勞動者或勞動強度大的人)在歡歌笑語中消除疲勞。對每個家庭成員來說。都應充分利用這兩天,根據各自的年齡、愛好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休息娛樂方式。
應當提醒的是,娛樂應有度,不可放縱。有些年輕人一到雙休日,就“拼命地玩”,連續看通宵電影、電視錄像、打撲克、跳舞,直到深夜或天亮。這種玩法對身體有害無益。另外,由于平時上下班時間緊,許多人家都是利用雙休日改善伙食,但切記不可暴飲暴食,更不可酗酒。據調查,雙休日和節假日暴飲暴食是心、腦血管瘸人發生中風、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重要誘因,即使是健康人,暴飲暴食也是致病的禍根。
朋友,讓我們科學地安排雙休日的生活,使它成為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又一個加油站。
英國超重少年減肥營
日前,英國挑選出全國40名最重的超重少年,為他們開辦了6周的“超重減肥營”。
小胖子們年齡11~17歲,平均體重182磅(82.5千克),有個年僅12歲的胖男孩甚至已達280磅(127千克)。6周內,他們將不僅嚴格控制每個小胖子的飲食,讓他們加強體育鍛煉,嚴禁吃巧克力,而且還讓他們學會許多減肥方法。
美國過去舉辦過類似的少年減肥營,但成本高,而且營員出營后體重反彈較快。因此,英國減肥營主要設計者保羅·加特利博士指出,他們已注意克服這些缺點,重視培養小胖子們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他們出營后如何繼續自我減肥。
英國減肥營本身的安排是很科學的,內容豐富而有趣,一日三餐都由營養專家計算好熱量,體育活動包括少年們喜愛的游泳、足球、籃球等。為了讓每人都有足夠的游泳空間,小脖子們在游泳池里都是橫向游,而不是直向游(即都在矩形池內,由一條長邊游向另一條長邊,而不是由一條闊邊游向另一條闊邊)。
利茲市11歲女孩哈德維蘭是營員之一,她說:“我很高興被選中了。在此前,我通過不吃巧克力、多鍛煉等辦法,已將體重從210磅(95千克)減到182磅(82.5千克),我有信心通過減肥營再減少42磅(19千克),并學會健康的作息制度和生活方式。
作息制度是很嚴格的:8點鐘起床漱洗完畢,8:30吃早餐,9:30做心肺增氧健身操,10:30進行球類運動,11:30游泳,12:30吃低脂面食,13:30開展美術、手工、音樂活動,15:30舉辦營養講座,包括如何吃得有味,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4:30舉行球類活動(如籃球比賽等),18:00吃晚餐(用雞肉、洋蔥等調味的意大利式煨飯、牛肉等),19:30看戲、演出、猜謎游戲、跳迪斯科等,21:30上床。
最近,全國性測試表明,如今英國11-16歲少男中,有25%體重超過健康標準、同齡少女中則有22%超重。專家們分析說,除飲食不當,缺少鍛煉,還有一個原因是:社會對胖子日益采取寬容的態度,對他們的歧視減少了,媒體還陸續介紹了索非·達爾等超重模特,使少年人本身忽視了體重超標對健康的危害。
因此,許多教育專家、心理學家、醫藥學家支持“超重減肥營”,英國“倫敦飲食混亂治療中心”還專門派出了最好的營養專家。他們說:“厭食與嗜食兩個極端都應予以矯正。”
(馬奇編譯)
國外乳癌患者的“性趣”調查
很多患癌的病人都可能曾向醫生問起有關患病后的性生活問題,不過,醫生們都一直避談這類問題。有關專家在日前舉行的一次患乳癌婦女的性生活研討會上說,實際上,患有乳癌的婦女接受放射性療法后,她們的身體可能起變化,包括有陰道敏感癥、陰道結疤、陰道的彈性減少、容易疲勞,以及對放射性療法感到恐懼。“由于這些變化,就可能對她們的正常性生活造成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她們的身體將很容易感到疲勞,而且也可能會面對口腔潰瘍、精神沮喪等等的問題?!庇嘘P專家認為,性生活可使一個人活得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即使是在患乳癌后,只要情況允許,她們與伴侶之間的性生活還是應該適當地維持,這將有助于她們的病情獲得改善。不過。經過化療后的患者,在進行性生活時,為了顧及她們的性伴侶,最安全的方法是,在經過化療后48個小時內的性交,男伴侶最好配戴安全套。
有人曾對乳癌與性特征之間的影響進行過一項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這些被調查的女性對象以及她們的丈夫,大部分都對患有乳癌感到擔憂,包括擔心她們可能必須進行乳房切除手術等等。對于那些進行過乳房切除手術的女性,其中有79%的受訪者說,她們還是會在丈夫面前裸露身體。她們覺得沒有什么可以隱瞞的,在切除乳房后,她們也不覺得自己的裸體與以前有什么大差別。有的則表示,她們選擇在丈夫面前裸露,主要是想把有了缺陷的身體給他們看過。免得使丈夫一直覺得有遺憾;而這些婦女的丈夫則認為,他們覺得太太應該把進行過乳房切除手術后的裸體,顯現在他們面前,理由就是。希望可以重建太太的信心,促使她更勇敢地面對現實。
這份調查也顯示,很多患上乳癌的女性與丈夫之間的性生活因此而減少了,同時在進行性交時,也會考慮使用潤滑劑,采取不同的性交姿勢,并且不再以乳房作為主要的撫摸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