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壓聯盟副主席、中國高血壓聯盟主席劉力生教授日前披露:21世紀將是發展中國家心血管病的高發期,以心血管病為主的非傳染性疾病將占發展中國家人口1990年至2020年總死亡原因的79%。她呼吁:控制高血壓,應引起中國醫學界及全社會的重視。
劉力生說,90年代初與80年代初相比,我國的高血壓患病率上升了45%,病人數增加了80%。盡管高血壓需終生治療,但據我國對12萬人的一項調查,只要把控制高血壓的知識教給百姓,病人收縮壓降低5毫米汞柱、舒張壓降低3毫米汞柱,就可使腦卒中的發病率下降30%。然而,我國大約1.2億的高血壓病人中的控制率尚不足5%。
俄羅斯人造心臟研究即將進入臨床
俄羅斯人造器官與移植科研所很早就開始了人體心臟埋入術的研究,目前取得突破。這意味著在心臟病患者體內埋人人造心臟的設想即將成為現實。據稱,這種人造心臟能在人體內工作10年以上,在這段時間里,患者的心臟完全可以得到治療并恢復正常。當患者心臟恢復功能后,可以停止人造心臟的工作并把它取出來。
這種人造心臟還可以作為心臟移植供體。有關專家說,現在,每年全世界有上百萬的人由于心臟供體不足而被奪去生命,而人造心臟完全可以作為心臟供體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科學家首先發現煙草可致癌
“吸煙致癌”人人皆知。而第一個提出這一科學結論的科學家是武漢同濟醫科大學著名藥理學家、國家二級教授呂富華。
1933年,26歲的呂寓華赴德國留學。當時保險公司在對死亡者進行賠償的過程中發現,在所有死亡的人中,吸煙者的死亡率比其他人要高。于是他把實驗動物改為家兔,把煙草中含有的煙焦油一類的物質反復涂在家兔的耳朵上,反復觀察。經過一段時間,家兔耳朵涂了焦油的部分,皮膚細胞和組織真的發生了癌變!
呂富華把動物實驗結果寫成了論文《關于家兔涂抹煙草焦油致癌的研究》。第二年,他用德文撰寫的這篇論文發表在《法蘭克富病理雜志》上。
CT有望替代鋇餐
日前,南京鐵道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副主任、留英回國的青年專家陳峰副教授,欣喜地收到歐洲放射學會主席發來的通知,他所從事的CT仿真胃鏡的影像比較研究獲得了該學會的項目資助,從而成為中國放射醫學界獲得歐洲放射學會資助第一人。
CT仿真胃鏡的影像比較研究表明,CT影像檢查有望逐步替代傳統的鋇餐檢查及部分胃鏡檢查,這對提高胃癌術前診斷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細胞刀”治療帕金森病取得成功
日前,天津醫大總醫院、環湖醫院專家聯手首次運用“細胞刀”,治療帕金森病獲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對帕金森病的治療跨入了國際先進水平。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疑難疾病。是由于神經遞質傳導通路的病變而造成多巴胺減少的一種錐體外系神經疾病。
“細胞刀”即微電極導向立體定向手術系統。該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立體定向手術頭架、微電極導向系統和射頻治療儀。該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不僅不必開顱,而且根治病灶的準確度極高。現年55歲的患者王某為采用這一先進設備進行手術治療的首例受益者。他自1995年開始手顫,病情進行性加重,被診斷為帕金森病。術后患者癥狀隨即消失。這種新的手術方式,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避免了術后的合并癥和后遺癥。
男性避孕研究有了新發現
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若能阻礙雄鼠體一種基因發揮作用,則可使鼠生育能力降低約90%。科學家們說,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研制出適用于人體的新型男性避孕藥物。英國科學家普里查德等在英國《自然》雜志上介紹說,他們在研究中運用基因工程手段,使雄鼠體內“P21”受體的控制基因失去了效用。出此培育出的實驗鼠雖能正常交配,但其導致雌鼠懷孕的成功率僅為13%。研究中還發現,鼠體內缺損“P21”控制基因后,除血壓略有升高之外,并不產生其他副作用。“P21”受體存在于輸精管細胞表面,能在神經系統信號的控制下,促使輸精管收縮而輸送精子。研究人員分析說,當“P21”控制基因失去效用后,實驗鼠體內無法產生這種受體,其輸精管收縮能力顯著降低,精子因此難以輸送出去。這樣,鼠交配過程中基本沒有什么精子可供與卵細胞結合,從而導致生育率大幅下降。
我國克隆人體器官獲重大突破
我國在“治療性克隆”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已經把病人的體細胞移到去核的卵母細胞并經一系列的處理發育至囊胚取得成功。上海市轉基因研究中心近日稱,3~5年內有望成功克隆人體器官。“治療性克隆”課題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此課題分為上、中、下游三塊,上海市轉基因研究中心成國祥博士負責上游研究,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盛惠珍教授和曹誼林教授分別主持中、下游的研究工作。其整體目標是,用病人的體細胞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內,經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育到囊胚,再利用囊胚建立胚胎干細胞,在體外進行誘導分化成特定的組織或器官,如皮膚、軟骨、心臟、肝臟、腎臟、膀胱等,再將這些組織或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利用這種方法,將從根本上解決同種異體器官移植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免疫排斥反應,同時還使得組織或器官有了良好的、充分的來源。
癌癥患者慎用維生素A和E
科學家建議,正在接受化療或放療的癌癥患者應該慎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E,這將有助于癌癥的治療。
美國卡羅琳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介紹說,他們對患有惡性腦瘤的實驗鼠連續進行了四個月的化療和放療,結果發現,那些在治療過程中加服大量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實驗鼠的腦瘤在接受治療后沒有任何變化,而且壽命有所縮短。相反,那些沒有服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實驗鼠在接受治療后腫瘤有了明顯縮小。研究人員認為,這說明維生素A和維生素E有阻礙癌細胞消亡的作用。
維生素舊稱維他命,是人和動物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美國科學家表示,一般情況F,維生素A和維生素E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對人體的生長健康非常有益。但對于正在接受化療和放療的癌癥患者來說,如果大量服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E,則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我國科研人員實現血型轉變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最近采用酶解法,實現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轉變。這對緩解血源緊張,以及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和戰爭等特殊環境下的血液供應具有重要意義。近兩年來,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該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基因工程,采用α-半乳糖苷酶將B型血紅細胞表面糖鏈上比O型血多余的糖分子切掉,從而把B型血的結構改造得與O型血一致。經臨床抗血清和高滴度的抗B單克隆抗體檢測。酶解的B型紅細胞與抗B血清凝集反應消失,證實B型血轉變為O型血的技術途徑是可行的。該所科技人員還采用化學物質修飾法在AB型血的血型改造中取得重要進展,目前正努力進行A型血向O型血轉變的研究。
高科技的“生命襯衫”
美國加州生命襯衫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種裝有6個傳感器的高科技襯衫,它可將使用者的身體狀況通過隨身攜帶的微型電腦經互聯網隨時傳給醫生。
“生命襯衫”上共有6個分別織入領口、腋下、胸骨至腹部位置的傳感器,與佩帶在腰帶上的微型電腦連接,將使用者的心跳、呼吸、心電圖及胸、腹腔容積變化等指標,通過微型電腦經互聯網傳至分析中心,再由分析中心將結果通知用戶的醫生。
由于“生命襯衫”既可像普通衣物那樣進行洗滌。又可使醫生及時了解病人的體能狀況,尤其對防止心絞痛、睡眠性呼吸暫停等突發性衰竭比較有效,因此受到西方醫療界的高度評價,譽為“醫療護理業未來發展趨勢的路標”。
“生命襯衫”是首次將監視系統制成微型化的產品。此前,這種監視技術已應用于醫院的觀察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