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40年,我發現美國人與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缺少中國的人情味。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淡薄,有些父母甚至不幫助子女讀大學;子女當然也沒有撫養父母的觀念。親友之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同事之間也沒什么感情。逢年過節則是秀才人情一張紙,彼此寄一張賀卡,就算情至義盡了。
最熱情的多半是生意人,如車行推銷員、破產拍賣行的經理以及殯儀館的老板。
過圣誕節時,這些人必定寄給你一張美麗的圣誕卡,暗示他們在等待著為你服務。
缺少人情味
送往迎來時,同辦公室的人會湊點錢到餐館替離職人員送行,但有些機關則不聞不問。不聞不問反倒好,問起來小小氣氣的反令人寒心。記得我在第一次任職的機關替一位同事送行時,只有上司請離職的人員喝了一杯酒,飯錢則是離職人自己出。離別是如此令人悲哀。
美國沒有民間互助組織。第一,美國法律禁止;第二,美國人不相信親友,他們認為民間互助的錢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你如果缺錢用,美國友人會指引一條明路:到銀行去借。
中國人剛來美國就業,總不免維護中國傳統,請上司和同事到家里吃飯。請過兩次就會發現,他們很少人會回請你。請勿難過,美國人習慣上不喜歡請客。朋友相約到餐館吃飯完全是自己付錢。就算在家中請客,也希望每家帶一道菜來。
除了每家帶一道菜來以外,美國人聚會的另一方式是烤肉——全家族或朋友約定某一日在公園集合,大家一起烤肉吃。不要認為發起人會免費供應牛排,你必須自備烤肉爐、牛排、熱狗、洋芋片等食品及飲料。美國家庭大都有烤肉爐設備,我們家雖不喜歡吃烤肉,但院中經常肉香四溢,因為鄰居烤肉時,免費供應肉香。

禮“失”人不怪
萬一美國人請客,不用期望吃到滿漢全席。他們最多供給客人一塊牛排,或一片肉餅,另外再搭配青菜沙拉、馬鈴薯等。盡管只是一塊肉餅,你也要連聲贊美,問女主人如何做法。
飯桌上不要太客氣,只要桌上有的,你便可取而食之。如:菜太遠,可請鄰座傳過來,切勿擺出隔山打牛的武功架式取菜。美國主人向來不會勸客人多吃多喝,你如不自己動手,就只好餓著肚子回家了。
有一次美國朋友請吃飯,請帖最下面印有B.Y.O.B.四個字母。問過朋友才知道這是Bring your own bottle(自帶酒來)的縮寫。美國人請客一向不供應酒類,要喝酒只好自己帶。
在喝酒方面,美國有條法律,凡是在主人家或餐廳喝酒后開車出事的人,都可控告主人及餐廳賠償一切。一場官司打下來會令人傾家蕩產,中國人不可不知,否則醉鬼朋友會把你拉上法庭。如自帶酒來,主人也許就不負償命責任了。
回臺灣和朋友一塊吃飯時,朋友都搶著買單,美國人沒有這種作風。當中國人在美國餐館搶著付錢時,老板和四周客人會大吃一驚:天下竟然有這種傻瓜,好像有錢沒地方花似的。
都是小氣鬼?
在婚喪喜慶方面,先說喪禮,美國人是不送禮金的,親友們只要屆時參加儀式,瞻仰一次遺容便算禮至義盡。婚禮可說是惟一讓親友破費的機會,不過他們也極少送禮金,大都是送禮物,最小的可送一把鍋鏟,最大可送一套家具,完全看情誼關系而定了。
美國人的結婚喜宴非常簡單,多是讓你在教堂中吃頓茶點,只有少數人會招待你到餐館吃飯。
美國人摒棄了婚喪、生日、送往迎來的送禮惡習,人們就不必借此機會來鉆營循私,為職業或升遷來賄賂巴結上司了。
美國人雖節禮節哀,有些事卻甚為慷慨。他們的教堂、慈善事業和哈佛等私立大學大都是靠私人捐款維持的。
[摘自臺灣《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