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笑話形容一個人唱歌有多難聽,這個人的歌聲實在令人敬而遠之,偏偏他又很喜歡唱給別人聽,真的沒人要聽了,他就拿刀埋伏在樹林里,看到路人經過就出來拿刀威脅他,路人說:“我身上的錢都給你算了。”他說:“我不要你的錢,只要你聽我唱歌。”路人說:“這很簡單,你就唱吧!”這人就開始唱起來了,歌聲劃破寂靜的夜空,仿佛挨千刀般的恐怖,于是路人哀求他說:“你還是把我殺了吧!”
真的有這么恐怖的聲音嗎?
其實人類最早的音樂應該是自己發出的聲音,從現代的觀點來看,那有可能不是在唱歌,不過慢慢地美妙的聲音結合著一個人情感和意念,就形成了所謂的歌曲。
數千年來,“歌”愈唱愈好聽,要求也愈來愈嚴格,逐漸分出男高音、女高音、男低音、女低音種種不同聲部,逐漸地產生了所謂的“美聲”唱法。
大家在研究怎么唱聲音才最美。走火入魔之后竟然產生了“閹聲歌唱家”。那就是一個男人閹割之后像被閹的公雞一樣有奇特的聲音。在12世紀,這種閹聲歌唱家開始興起的時候,可以說是一種相當詭異的文化。據說他們的歌唱音域特別寬廣,比女高音唱得更高、更久,歌聲之美迷倒許多聽眾,而且尾音能夠持續一分鐘以上。
這些男人閹割之后長得怪模怪樣,全身臃腫肥胖,在當時的社會都擁有財富和名聲,就像現代日本的相撲選手一樣;在人類歷史上,犧牲自己的性功能來換取特殊的社會地位,除了中國的太監之外,就要數這種人最為奇特了。他們的歌唱不僅為人所傾倒崇拜,并且還可以當作特殊的音樂治療法。
電影《絕代妖姬》里敘述了18世紀早期意大利的一位閹唱歌者,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斯做歌聲治療,這種奇特的音色竟然使菲利普斯的慢性疼痛癥以及精神抑郁癥得以痊愈。
歌唱藝術進入歌劇的時代,其實剛開始都著重在欣賞歌聲的優美,而不去注重故事的情節;所以在劇院人們一邊看歌劇,一邊任意嬉笑,隨意飲食,而閹唱歌者就好像特技表演一樣。
在這時候,出現了一個歌劇的改革者,他就是德國籍的格魯克。格魯克把許多動人的故事納入歌劇的情節,使整個歌劇的演出不再只以優美歌聲來吸引聽眾,最著名的是以希臘神話故事為背景的歌劇《奧菲歐與猶麗狄茜》。
奧菲歐是希臘的吟唱詩人,他的愛妻猶麗狄茜不幸去世,他非常悲傷,就跑到仙界跟諸神請求,他美麗的歌聲打動了諸神讓他的愛妻重返人世。可是諸神告訴他,在返回人世的路上他不能回頭望妻子,否則就天人永隔;一路上,愛妻用凄美的歌聲哀求他回頭,終于他回頭一望,也就夢碎于黃泉路上了。
格魯克當時用了特異美妙的閹人歌聲來表達這些哀怨,現代要演這部歌劇,可能已找不到被閹割的男歌手了。
格魯克本人生命的最末樂章也表現得相當戲劇化,他嗜酒如命,最喜歡喝白蘭地,已經酒精中毒的他本來由妻子看守,不讓他酗酒;不幸的是有一回他妻子外出,格魯克竟然喝得一命嗚呼。
今天,我們望著油畫中他那高大、壯碩的形象,他仿佛在告訴我們:他已經賦予歌劇生命,讓歌聲給世人更多的安慰。
[摘自馬來西亞《南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