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星星
1994年夏秋,巴頓將軍指揮他的第3集團軍在諾曼底以東,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攻克了布列塔尼半島,直逼塞納河岸,遠遠超過了盟軍制定的“霸王”戰(zhàn)役預定的戰(zhàn)線,為解放巴黎、向柏林進軍打開了大門,同時也為美軍贏得了極大的聲譽。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巴頓之所以一路無阻,對進軍路線如些熟悉,與他30年前曾在巴黎西部旅游分不開。
1912年,巴頓自費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奧林匹克軍事五項全能比賽。回國途中,他偕同夫人繞道去法國旅游。巴頓旅游并非純屬觀光。他先到法國著名的騎兵學校聽劍術大師克萊里講課,然后乘坐敞篷車從圣諾出發(fā),直到布列塔尼半島。沿途的道路、山水,景色如畫的鄉(xiāng)村,巴頓都以軍事家的眼光一一記在心里。
1913年夏天,他又自費到法國西部盧瓦爾省的索米爾這一兵家必爭之地旅游。他開著車子行駛在崎嶇不平的鄉(xiāng)間小路上,細致地察看了布列塔尼半島上的瑟堡至索米之間叢林遍布的原野和圣馬洛、圣洛、法萊茲和卡昂等重要城鎮(zhèn)。回國后,他就這次“偵察”寫了一篇很長的報告,認為不管戰(zhàn)爭是多么遙遠的事,但那片原野具有明顯的軍事意義。他還指出:“那里的道路,不管下多大的雨,地面總是堅硬的,足以經(jīng)得住軍事軸重的運輸。”
這份報告在當時并不為人們所重視。但當巴頓1944年率領第3集團軍重返盧瓦爾地區(qū)的叢林時,過去旅游的額外收獲就顯示出了重大的價值,使他獲得巨大成功。盟軍總部在小心翼翼憂慮重重地制定“霸王”戰(zhàn)役“眼睛蛇”作戰(zhàn)計劃時,巴頓卻早已成竹在胸。他多次“違背”上級規(guī)定的行軍路線,大膽地指揮部隊突破阿費朗什、攻克布列塔尼、昂熱,直插巴黎城下。巴頓的部隊在30天內(nèi)挺進到“霸王”戰(zhàn)役預計75天才能到達的地區(qū),在98天已位于計劃要350天才能到達的地方,盟軍最高統(tǒng)帥部稱贊第3集團軍“8月的進攻具有歷史意義”。巴頓自己也曾說,他的神速進軍與30年前在索米爾周圍地區(qū)旅游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