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武
慶賀新世紀的歡歌笑語還未散盡,歐洲就陷入了貧鈾彈風波。近日來,有關貧鈾彈和“巴爾干綜合癥”的話題在歐洲大陸鬧得沸沸揚揚,貧鈾彈已和“瘋牛病”一樣成為人們談之色變的話題。那么,引起軒然大渡的貧鈾彈究竟是何物呢?
貧鈾特性種種
要說貧鈾彈得先從它的原料貧鈾說起。天然鈾中,古有U238、U235、U234三種同位素,而只有U235能用于核裂變反應,作為核武器和核電站燃料,因此天然鈾必須加工處理成含U235高的濃縮鈾。純天然鈾中U235翹僅占0.72%,U238占絕對優勢,獲取濃縮鈾后剩余的鈾,U235含量更低。這種U235含量比天然鈾更低的鈾叫貧鈾。貧鈾的輻射能是天然鈾的60%,雖然弱一些,但并無本質變化,且其半衰期為45億年,所以貧鈾彈擊中目標后產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彈片、碎屑、粉塵和氧化物等的放射性是長期存在的。
鈾的各種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主要是鈾射線,其中U234的輻射能占絕對優勢。貧鈾也有放射性,由于貧鈾中U234、U235含量減少,因此貧鈾的輻射能主要是由U238貢獻的。
貧鈾除了具有放射性外,它的金屬性能也是其他金屬不可替代的。它具有高密度、高硬度、高韌性等物理特性,其密度為19.3克/立方厘米,可以和鎢匹敵,是鐵的2.8倍、鉛的2倍。因此,貧鈾合金制成的彈頭在與同體積的合金鋼質彈頭相比,貫穿殺傷力要比后者強得多。
貧鈾彈威力無窮
貧鈾作為核燃料的副產品,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被作為核廢料,而用于核廢料的處理費用是相當巨大的,因此各生產核燃料的國家都為貧鈾的利用尋找出路。只有美國別出心裁地將貧鈾用于彈藥的研制,生產了貧鈾彈。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制這種彈藥,通過對23種貧鈾合金材料的比較研究,發現含0.75%鈦的貧鈾鈦合金強度大、硬度高、韌性好,于是用它來制作尾翼脫殼穿甲彈的彈芯。1975年以來,美國已經生產和裝備了5種口徑11種型號的貧鈾彈藥,廣泛用于摧毀堅固工事、機場跑道和坦克裝甲車輛等。這些裝有核電站、核潛艇的放射性廢料的貧鈾彈,殺傷破壞能力遠遠超出常規炸彈。貧鈾穿甲彈穿甲性能很強,一是由于貧鈾密度大,制成相同體積的彈丸時質量大,而彈丸的穿透力和其本身質量平方成正比;其次貧鈾的高硬度也是重要因素。美軍M1A1坦克使用的M829A1型120毫米貧鈾穿甲彈,穿甲厚度可達650毫米,穿透裝甲后還會在坦克內引起燃燒,達到連鉆帶燒的功效。同時,鈾易氧化,穿甲時發熱燃燒,形成較大的后破壞作用,可殺傷乘員并破壞坦克的內部設備。
貧鈾彈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美國軍隊,在海灣戰爭中被首次使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共向伊拉克投放了約94萬枚貧鈾彈,相當于5枚5萬噸級的原子彈爆炸后所產生的放射性污染;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共投擲了3萬余枚,達到總投彈量的60%以上。科索沃戰爭中北約使用的貧鈾彈共有4種:一種是專門針對建筑物,長度達6米,每枚含鈾100公斤的貧鈾炸彈;一種是30毫米反坦克貧鈾炮彈,每枚含鈾3.2公斤;一種專用于摧毀機場跑道的含鈾集束炸彈,每枚總重量600公斤;還有一種是在空戰中使用的貧鈾炮彈,這種炮彈裝有約5公斤重的鈾化合物。
后患無窮的貧鈾毒性
貧鈾的毒性表現為放射性毒性和化學毒性兩個方面。
貧鈾彈燃燒時,氧化鈾和貧鈾微粒可以進入人體內部,被人體器官吸收,形成嚴重的內照射,出現核輻射生物效應,使人體器官受到嚴重損傷。原來生物(人、動物和植物)吸收核輻射的能量后,會使細胞內物質的分子和原子發生電離和激發,進而導致體內高分子物質(如蛋白質和核酸等)分子鍵斷裂和破壞;核輻射還會使生物機體內水分子電離成自由基,其與細胞內其他物質相互作用,導致細胞變性甚至死亡,直至引起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障礙,導致整個機體發生一系列病變。化學毒性表現為重金屬中毒,鈾進入生物體后,會在骨骼、腎臟、肝臟內沉積,尤其是腎臟,其抗鈾的能力最弱。
對于人來說,貧鈾彈至少會帶來五大傷害:一是引起造血障礙,表現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減少,造血細胞受損進而導致造血障礙;二是眼睛出現白內障,表現為眼晶體混濁及視覺障礙,也是最早發生和最多見的病癥;三是引發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腫瘤;四是生育能力下降,甚至會導致精于和卵子中的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進而導致下一代的形態或功能出現異常;五是生長發育出現障礙,嚴重時會引起壽命縮短,未老先衰或提前死亡。貧鈾燃燒時,形成淡黃色煙霧狀氧化鈾塵埃,這些塵埃狀氧化鈾擴散開來,會對周圍的區域造成放射性污染。它的危害與原子彈爆炸后造成的放射性沾染相比并不遜色,只不過每發貧鈾彈的沾染區較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