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家波
大別山,也許不少人對它的認(rèn)識是從“千里躍進大別山”開始的。把大別山列為旅游資源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這個純天然的森林“旅游勝地”是大自然給予的處女地,它的奇觀異景、自然風(fēng)貌,令人嘆為觀止。
沿著盤山公路,游人在領(lǐng)略沿途風(fēng)光的意境中,不覺來到大別山第二主峰——薄刀峰,由于該峰山勢為南北走向,側(cè)看形如薄刀,故而得名。歷史上原名鶴嗥寨,因其高聳入云,取“鶴鳴于九嗥,聲聞于天”之意。它由數(shù)十個群體山峰組成,主峰大弧坪海拔1404米,東西寬約10公里,南北長25公里,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極頂可望中州,遠瞻群峰重疊,近觀始知山形曲折,奇峰峭壁,且層巒復(fù)澗、奇花異木、鳥語花香、瀑布垂空、林濤海浪,旖旎風(fēng)光、迷人景色使人流連忘返。奇峰險境,走過“薄刀”令人恐懼,雙腳打軟;當(dāng)走到狹窄之處如雷劈石縫,胖人會有擠壓之感而不可穿越。
大別山的真正主峰是“天堂頂”。海拔1729米,素有“中原第一峰”之美稱,又以其雄、奇、險、幽而稱于世。進入大別山中的天堂寨,蒼茫云海,仙霧繚繞,忽散忽收,潺潺流水,林中鳥語,猶如一曲曲美妙的音樂,使人感到猶如天籟之音,仿佛這就是人間之“天堂”。
由北路沿石階攀緣而上,但見山巒疊嶂,群峰巍然,林海蒼茫,一望無垠。登至“小華山”,眼前只有一條石徑依山而上,其危險程度令人提心吊膽。“和尚腦”為其形態(tài)逼真而吸引人,系一座高數(shù)百米的懸崖,頂部圓滑,草木不生,遙觀酷似一尊彌勒神佛,笑容可掬,艷陽之下,“禿頂”青光泛泛。從千基坪一帶低山仰視峰頂,不同的角度可見山崖千姿百態(tài),如猛虎長嘯、似雄獅怒吼,筆架山更由其形象而得名。登至頂峰。可達“一腳跨兩省、兩眼望江淮”之美意,游人至此可左腳踏安徽,右腳踩湖北,感受很是愜意自豪,這是登別處山不曾領(lǐng)會到的。
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峰上,居然有一泉眼,泉水終年不絕、清澈甜爽。泉眼前有一平方米大小的水池,名日“天池”,傳說元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天完帝國皇帝徐壽輝曾于此池當(dāng)眾洗澡,身放毫光,眾教徒以為彌勒佛降世,擁為圣主,義旗一舉,聚眾數(shù)萬。天堂水神氣之處還在于“山中一日雨,到處是飛泉”。天堂森林公園內(nèi)有大小瀑布50多處,高者達四五百米,寬者達三四十米,其中最著名的是百丈崖瀑布。
神仙谷也充滿了神奇色彩,從公園管理處往西,沿人行道走不到200米,就進入了美景如畫的神仙谷,神仙谷傳說是太上老君所鐘愛的地方。入谷處一巨石矗立,巨石上天然生成一平臺,即天臺。巨石下有一深洞,洞前有一水池,水池上有一兩級相連的瀑布,相傳池中有一對鯉魚被太上老君的仙氣所感染,游入不遠處的雙龍?zhí)叮犂暇b經(jīng)傳道。
從雙龍?zhí)锻伦?50米左右,是太上老君的起居飲食的地方——仙人洞。洞內(nèi)約有10平方米左右,靠洞底是太上老君下榻的石床,洞外則是太上老君的使用“仙人灶”,不遠處有太上老君下棋的“仙奕洞”,在仙人洞旁邊還有“雙龍出谷”。神仙谷河水至此被一巨石一分為二,從其兩側(cè)潺潺流下,有如兩條銀龍歡快地奔出山谷而去。
據(jù)記載,大別山的天堂寨自古以來即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570年,楚子重伐吳,克鳩茲,曾至于此。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派同榜進士程綸入大別山組織起義軍。元末,當(dāng)?shù)夭钾溞靿圯x、江西僧人彭瑩玉、麻城鐵匠鄒普勝共商反元起義,推徐主盟,并于1351年重建天堂寨。現(xiàn)留下走馬場、無敵碑、神谷倉等遺址依稀可辨。近代史上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天堂寨成為其重要活動區(qū)域,1948年劉鄧總部轉(zhuǎn)入九資河,3月,陳錫聯(lián)、閻紅顏等主持召開九資河會議,確定堅持大別山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部署。眾多古今英才,傳奇風(fēng)云故事,神秘遺址遺跡,使這片古老而青春的土地更添光彩,更顯風(fēng)流,構(gòu)成了大別山神奇的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