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飛
王安石(1021—1086)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思想家與文學(xué)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學(xué)上獨具膽識,卓有建樹,而且在衣食住行、做文章等日常生活方面,也表現(xiàn)出非同流俗的性情和人格魅力,令人稱道,向來被傳為美談。
做宰相后,有一回,別人跟他的夫人閑談時說起了王安石很喜歡吃獐肉的事。王夫人聽了,頗為驚疑,心想:相公平日里吃飯,從不挑肥揀瘦,怎會專愛吃獐肉這樣的山珍海味呢?于是就去問王安石身邊的侍從人員。侍從人員告訴她說,確實如此,相爺每頓飯不顧其他,而對桌上的獐肉卻是每次都吃得精光。王夫人想了想又問,相爺每次用餐的時候,獐肉都放在桌上的什么位置啊?侍從人員回答說,就放在他的眼前。王夫人頓時明白了,就笑著囑咐侍從人員說:“你們記著,明天吃飯的時候啊,把別的菜放在相爺?shù)母埃砚夥诺絼e處去。”第二天吃飯的時候,侍從人員按照王夫人的交代重新做了安排。王安石果然沒有覺察出有什么變化,只將面前的菜吃掉,而獐肉,這次卻一口也未嘗。侍從人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管什么飯菜,相爺只是挑自己近前的吃,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嗜好呀。
在飲酒上,王安石也絕然不是宰相的“肚量”。他一生不喜酒,不貪杯,即使是朋友僚屬問的聚會宴飲,也能做到滴酒不沾。他曾與司馬光同為群牧判官,包公是他們的上司。一天,群牧司牡丹花盛開,包公置酒賞花,席間相互勸酒。司馬光平時也不喜歡喝酒,但在這樣的場合,也只好勉強喝了點。王安石卻始終堅守原則,任你怎么勸,楞是不喝一口,包公也拿他沒招。由此可見,王安石遇事是絕不肯輕易遷就的,甚至堅決得有點固執(zhí),難怪后來人們稱他為“拗相公”。
王安石雖曾官至宰輔,位極人臣,但一向居家清儉,律己甚嚴。還是在江寧(今南京)府任職時,他的夫人曾借了官府的一張?zhí)俅玻≈质孢m,所以到丈夫卸任時,就留著不想歸還給公家。其實區(qū)區(qū)一張床,留下也就留下了,算不了什么的。但王安石心里卻很是在乎。他知道夫人有潔癖,于是心生一計。一天,他從外面進來,沒跟夫人打招呼就穿著鞋上了床,仰臥良久,一句話沒說,又爬起來走了。聰明的王夫人看見后,明白了丈夫的用意,便趕忙吩咐仆人把床還給了公家。
在做文上,王安石有一個原則:一定要發(fā)人之所未發(fā),有自己新穎獨到的見解;否則,即自視為流俗之見,棄不足惜。
在任參知政事(相當于宰相)的時候,一天,王安石正在吃飯,有朋友登門造訪。仆人便將這位朋友先讓到書房等候。書桌的硯臺下正好壓著一份草稿,是王安石剛剛寫就的一篇論用兵之道的文章。友人隨手取來,拜讀過后,把文章又放回了原處。之后,就從書房退了出來,站在書房門外等候王安石。
吃完了飯,王安石邀請友人到書房坐。談?wù)摿艘粫醢彩瘑栍讶耍骸敖鼇砜稍鴮扅c什么?”友人假裝成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順口答道:“近作《兵論》一篇,只是草稿,還未最后完成呢。”隨即忍著笑,把剛才在書房中所讀到的王安石那篇《兵論》的主要內(nèi)容,當做自己的觀點,闡述了一通,并且還請王安石給予指正。王安石聽后,大為驚詫,沒想到自己的《兵論》竟跟友人所作雷同,看來是沒什么價值了。于是起身走到書桌旁,將硯臺下的草稿取了過來,看了看,便默默地將文稿撕掉了。友人想要制止,卻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友人心中非常后悔,沒想到自己的一個玩笑,竟毀了他好端端的一篇文稿。從此,這位友人對王安石的為人與為文精神更加欽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