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臻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既體現(xiàn)了對社會熱點的關注,也考察了考生的人文精神。其實縱觀古今中外,與誠信有關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孔子論誠信
有一次,孔子的門生子貢問道:“怎么樣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要誠信于天下,要使糧食充足,要使軍備充足,老百姓就會相信政府了。”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在這三項中去掉一項,先生您會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再問:“如果再迫不得已要在‘食與‘信中去掉一項,先生又會去掉哪項呢?”孔子的回答斬釘截鐵,毫不猶豫:“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吃,不過是死亡。而自古以來誰無一死呢?但如果老百姓對政府不相信了,國家就無法確立了。”
唐太宗以誠治天下
唐太宗時期,有人上書給太宗,要求清除善于諂媚的臣子。太宗問:“可誰是善于謅媚的臣子呢?”上書的人獻策道:“您可以考察他們:在與大臣們談話時,假裝生氣來試探他們。那些堅持真理而不屈從于您的人就是正直的大臣;而那些懼怕您的威嚴屈從您旨意的,就是諂媚的大臣。”太宗搖頭表示不贊同:“國君好比水源,大臣好比水流,水源要是渾濁,而要水流清澈,那是不可能的。國君自己作假,怎么能要求大臣正直呢?我相信用至誠之心能治理天下,所以不愿意像以前帝王那樣用詭詐的手段對待臣下。”
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友請他作一幅畫,他欣然應允。無奈因有事纏身他未能及時完成畫作。不久,他卻接到了老友病故的訃告。他十分后悔,即刻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地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然后將畫焚燒。事后,他還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要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誠實的林肯
阿伯拉罕·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總統(tǒng),他出身卑微,但為人誠信厚道。
21歲那年,他在一家店里當?shù)陠T。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買東西,多付了12美分。林肯當時沒有發(fā)覺,等他發(fā)現(xiàn)之后,當天就步行六英里,把多余的錢退給了那個老婦人。還有一次,一位婦女來買茶葉,林肯少稱了四盎司,為此他又跑了好長一段路把少給的茶葉補上。附近的居民都很尊敬和喜愛他。
不奪人之美
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20歲時犧牲英國白金漢宮為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演奏。女王非常喜歡他的《伊塔爾茲》曲,她甚至說,單憑這一支曲子,就可以證明你是個天才。門德爾松聽了,連忙局促不安地告訴女王,作這支曲子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妹妹。本來,門德爾松完全可以隱瞞事實真相,但他并不想因為榮譽而奪人之美。
(贛州中學·中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