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孟媛
(沈陽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19世紀出的浪漫主義時期的德國給予門德爾松創作的靈感,門德爾松將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在音樂作品中進行完美的結合,其音樂被稱為“描繪性浪漫主義”。同時門德爾松對音樂不局限于創作,他更是一位鋼琴家、指揮家以及音樂教育家。由此可見,門德爾松對于音樂事業的貢獻是巨大的。
門德爾松出生于19世紀初的德國。其祖父是一位著名哲學家,父親是一位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母親是一位富有才情的鋼琴演奏家,門德爾松的姐姐也可稱得上是一位音樂神童。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門德爾松耳濡目染,并且其父母對于門德爾松的教育十分重視,因此,門德爾松在幼年時期對于音樂就表現出其高的天賦。門德爾松在11歲時就已經開始進行獨立創作了,14歲時門德爾松開始組建自己的樂隊,同時樂隊的演奏受到大家的喜愛。門德爾松不斷的進行學習,吸收不同音樂經驗,受到不同的音樂熏陶,門德爾松指揮了諸多著名音樂會。17歲的門德爾松已經為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編寫配樂,致使其成為名噪一時的音樂家。同時在良好的家庭氛圍影響下,門德爾松更加注重對自身修養的提升,并且對音樂前輩十分尊崇,他將很多已經被人們遺忘的音樂作品重新搬回了舞臺并進行指揮,使人們重新認識了傳統的音樂。門德爾松還與其他音樂家、學者等人共同創辦了萊比錫音樂派,不僅為德國音樂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推動了世界音樂的發展。
門德爾松被稱為莫扎特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師。門德爾松的主要音樂作品包括《C小調第一交響曲》《意大利》《赫布里群島序曲》《蘇格蘭》《仲夏夜之夢序曲》等。其中《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編寫的序曲,這部序曲被稱為音樂史上的第一部浪漫主義標題性音樂會序曲。在這部序曲中,門德爾松不僅表達出了歡快、粗獷與熱烈,同時還表達出了溫柔、動人等情感,通過音樂層次發生變化,使人感到幽默、愉悅。門德爾松還通過序曲向人們增添了音樂會整體的神秘色彩,在結尾處又向人們傳達了哀傷的情感,并在最后在引子的和旋中如夢似幻般結束。《威尼斯船歌》是門德爾松的一部重要作品,其曲式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威尼斯船歌》可以說與古典式中的單二部曲式結構有所不同,這部音樂作品中第一次出現了下和聲以及裝飾音的減七和旋,充分體現了門德爾松音樂創作的獨特手法。從這兩部典型的門德爾松音樂作品來看,門德爾松受到家庭音樂氛圍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是門德爾松創作的音樂作品通常飽含良好的文學修養,并且在創作過程中,門德爾松不斷的發揮自身優秀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將古典式音樂的高貴典雅與新時期的浪漫主義下的熱情、明朗進行結合,在音樂中不斷抒發門德爾松對生活、自然的喜愛之情與贊美之情。
門德爾松的音樂作品的創作可謂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音樂表現方式。其音樂作品將傳統的古典主義與新時期的浪漫主義進行互相結合,促使門德爾松的音樂作品包含了發展性與創新性,既包含了對傳統音樂的繼承與創新,又包含了對新時期的浪漫主義情懷的向往。門德爾松認為藝術是鮮活的水源,這就意味著,只有不斷對音樂進行創新與發展才能促使音樂永遠不被時代拋棄。對于音樂作品的創新與發展究其根本原因與當下的政治、文化、經濟等背景都具有深遠的影響。門德爾松認為音樂在創作過程中音樂家會將傳統的音樂作為參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音樂進行改革創新,從而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與需求的音樂作品。
門德爾松在進行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不僅注重體現自我,還注重音樂作品的浪漫、明朗等特征的體現。在進行音樂作品創作的過程中,門德爾松不斷應用創新的創作方式,從而創作出《仲夏夜之夢》序曲,成為音樂會序曲開創了先河,同時門德爾松創作的《無詞歌》是一種新形式的音樂題材,為推動音樂創作的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門德爾松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留下的音樂作品始終傳承,為我們學習音樂、賞析音樂都提供了良好的內容。門德爾松為世界音樂教學事業貢獻的價值是不可比擬的。
門德爾松作為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其自身具備十分高的音樂素養,在音樂創作中貢獻了自身的力量,推動了音樂創作的發展,不僅門德爾松創作的音樂值得我們賞析學習,門德爾松的音樂創作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