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鋒
考完四級以后放棄對英語的學習似乎已有很長時間了,總是在為自己編織著各種各樣美麗的借口,以此來達到心理的平衡。一在,當我把這種情況說給一位朋友時,他說:“星期天晚上和我一起去外語角走一走吧。”我答應了。然而,連我自己都不會想到,那個晚上竟給我的生命以巨大的震憾。
還清晰地記著那晚的場面,作為一名大二學生,面對眾多的師弟師妹,極不流利的口語讓我難以啟齒。正當這時,旁邊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見狀,不停地鼓勵我說:“just trust yourself you are doing fine。”盡管發如此,我的表現仍是那樣的不盡如人意。晚上,朋友打電話來問我:“今天感覺怎么樣?”我回答:“傷自尊了。”然后是他的一番勸慰和鼓勵……掛了電話后,心情是那樣的難以平靜。我在想,難道自己的很差勁嗎?那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口語水平不一定有多么好,但他卻敢大膽地張口去說,還能善意地去做呢?如果論年齡,他比我們年長好多歲,而自己也只是比大一同學大一兩歲。因此,感到不好意思的應該是他,但結果為什么偏偏是我呢?由此,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話:“不經過承認,沒有人能讓你自覺低劣。”的確,正是在那樣一場合,我沒有樹立起足夠的自信,才會種種多余的心理負擔。一個人,只有充分相信自己,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才能感受生活的快樂,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只跳蚤放進杯里。開始,跳蚤一下就能從杯中跳出來。然后,心理學家在杯上蓋上透明蓋,跳蚤仍然會往上跳,但碰了幾次蓋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這時,心理學家再將蓋拿走,卻發現那只跳蚤已經永遠也不能跳出杯子了。因為它將目標定到了不及杯蓋的高度。對于我們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嗎?求上則可能居中,求中則可能居下。永無休止的奮斗,才能達到頂峰。
如果說自信不一定讓你成功,那么喪失自信卻一定會使人失敗。丁遠峙先生在他的《方與圓》一書中與我們回顧了這樣一段歷史:我國早期的乒乓球運動員韓玉珍,在國內屢戰屢勝。有一次,她要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錦標賽,臨賽前的一天晚上,她患得患失,承受不住心理壓力,用刀將自己的手腕割破,謊稱有人行刺她后跑了。結果這件事被查出,成為國際上一大丑聞,為此國家隊將她開除出隊。但在隨后的國內比賽中,她又屢屢獲勝。為了給她機會,又重新讓她回國家隊集訓。在一次重大的國際比賽中,她與以前沒有贏過她的日本運動員相遇。開始,韓玉珍連贏兩局。第三局對方趕上幾分后,韓玉珍的信心開始動搖,結果連輸三局。外電評論:韓玉珍不是輸在技術上而是輸在信心上。這件事對我們觸動極大,它告訴我們:一個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自己要失敗,一個人這所以成功,是因為他自己要成功。
美國最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告訴我們: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最高層次的需要。正如你需要陽光,需要空氣,你也需要發揮自己的潛能。而自信正是挖掘內在潛力的最佳法寶。只要你堅定地相信自己,生命便會因自信而更加美麗。
點評:
切莫忽視跳蚤的效應。一個人碰壁之后,往往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思考;一種是客觀地分析失敗的原因;另一種則是陷入心理的陰影而難以自拔。“原因”分析得越透,被陰影籠罩的可能就越小;反之,心理負擔越重,失敗的原因就越不明朗。長此下去,一個人的潛力之門就悄悄地關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