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洋等
法院不能加重對上訴被告人的刑罰
趙小洋
孫某有一次在街上閑逛時,因小事與人發生爭執,孫某遂對其大打出手,將其打成重傷,后此人因搶救無效死亡。一審法院判處孫某死刑緩期2年執行。孫某認為量刑過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理時認為,孫某因小事打人,致人死亡,情節惡劣,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過輕,改判孫某死刑。
二審法院的這一作法其實是錯誤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90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這一規定體現的就是刑事訴訟法中的“上訴不加刑”原則,這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項規則,是民主、人道精神在刑事訴訟領域中的體現。這一原則保證了被告人的訴訟地位不會由于上訴而更加惡化,從而消除了被告人的思想顧慮,使被告人能毫無顧忌地行使上訴權,保證了上訴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的貫徹執行,保證了法律的正確實施。根據這一原則,在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訴時,二審判決不得將原判決變得更不利于被告人,包括將死刑緩期執行改為立即執行。因此本案中二審法院的作法應該糾正。
值得注意的是:上訴不加刑只在僅有被告人一方上訴時適用,如果檢察機關提出了抗訴或自訴人也提出了上訴。這一原則將不再適用。
遺產繼承不能想當然
林平
在遺產繼承問題上,我們很多人都容易犯想當然的錯誤,下面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案例。
陳東方和妻子王珍在縣城的服裝批發市場租了一個店鋪做生意,為節省開支,晚上一家人就住在店里,沒有另外租房。2000年12月的一個深夜,服裝批發市場發生了一場大火,整個市場頃刻間化為灰燼,陳東方夫婦和年僅3歲的女兒陳麗都在這場大火中遇難。陳東方的哥哥陳某為弟弟一家人操辦了喪事,隨即把弟弟一家的存款和其他財產共計約6萬元據為己有。王珍的父親王某知道此事后,找到陳某,要求平分這6萬元,陳某不答應,說自己是弟弟的唯一親人,弟弟一家遇難,財產理應歸他,王某無權得到出嫁女兒的財產。王某于是起訴到法院,要求法院公平處理。
這是一個遺產繼承的案子。我國繼承法第2條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第10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由于陳東方一家人互有繼承關系,而三人死亡順序不同繼承結果就截然不同,所以此案的關鍵就是確定三人的死亡順序。而陳東方一家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要確定其死亡順序談何容易。對此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作了規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后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本案中,陳東方一家人都有繼承人,陳東方和王珍相對于孩子來說是長輩,因此可推定他們先于孩子死亡,且是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就這6萬元而言,陳東方和王珍各占了一半。王珍的遺產繼承開始時,其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是其父王某和女兒陳麗;陳東方的遺產繼承開始時,其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只有陳麗。而陳麗的法定繼承人只有其外祖父王某一人,所以,陳麗的財產都應由王某繼承。
最后,法院判決陳東方一家6萬元的財產全部由王某繼承,陳某無權繼承。
陳某竟然無權繼承弟弟的遺產,判決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這卻是根據法律得出的公平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