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冉編譯
1999年2月25日,意大利全國16歲以下游泳錦標賽正在熱那亞附近舉行,7名十幾歲的男孩興致勃勃地趕往位于意大利撒丁島的卡利亞里機場,從這里乘坐1553航班前往參賽。14歲的馬可和最要好的朋友丹尼爾一起登上了飛機。
這架德國生產的“多尼爾328”型飛機上共有32個座位,當時機上只有27名乘客。馬可的座位位于機艙的后部,緊挨著他的教練。丹尼爾則坐在機艙的前部,旁邊的座位上是59歲的馬蓋爾,這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大提琴手,正好也趕往熱那亞參加一個曼海姆室內音樂會,隨身帶的一個巨大的樂器箱,放在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
飛機準備起飛的時候,服務員開始向乘客講解安全常識,但大多數人并沒有仔細去聽,只有馬可認真地記住了這些內容,出于一個少年的好奇心,他根據服務員的介紹找到了最近的緊急出口。要打開這個門,就只移開一個塑料護罩,壓下手柄。馬可在心里牢牢記住了藏在門后的紅色手柄。
這是一次穿過地中海的短距離飛行,他們在空中只需要飛行1個小時。
馬可看到了遠處的海岸線。這時飛機已開始下降,大約20分鐘后就可著陸。他注視著窗外熱那亞機場,主跑道沿地中海岸平行延伸,使他聯想起巨大的航空母艦的甲板,當飛機著陸或起飛時,機翼甚至會掠起海上的波浪。
那天天空湛藍,能見度極好。但是飛機在這里著陸仍然時刻面臨著挑戰:機場北部的群山中,不時會形成一股強勁的旋風,嚴重威脅著飛機的安全。就在1553航班著陸的前幾分鐘,熱那亞機場控制塔提醒機長,旋風可能正在接近機場。
旋風一般無法預測它的風速和風向的變化,更糟的是,塔臺隨后報告說,有一股風速達20節的龍卷風正從飛機的右邊襲來,很有可能將飛機吹離跑道。為了增加安全系數,機長不得不“側航”飛行,將機頭對準風向,然后在著陸的一剎那間再改正航向。
著陸前兩分鐘,飛機撞上了一股氣流,開始搖擺發抖。一分鐘后,機長仍在努力修改航向以對付旋風和可能的風暴。飛機終于著陸了,在跑道上以每小時260公里的速度狂奔著,主著陸輪接觸跑道發出巨大的撞擊聲。在飛機駕駛艙里,機長盡力控制風門桿,試圖將航向糾正,但未能成功,這時飛機仍以每小時24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前猛沖。于是他猛地拉下了緊急剎車。
但是這太遲了,幾秒鐘內輪胎上的橡膠就被磨掉了,金屬輪在跑道上發出刺耳的磨擦聲。飛機向一側滑去,沖過了機場圍墻,以每小時110公里的速度飛進了大海,沉入30米深處。
當行李在機艙內亂飛的時候,丹尼爾的座位已經與地板裂開。他跌倒在通道上,向前滑去。他沒有受傷,但是他的腳全濕了.通過窗戶他看到一種暗色的流動的植物。他恐怖地發現“我們在水下面”。此時,海水通過機身腹部的裂口涌進機艙,很快淹過了丹尼爾的腳踝。
有人叫道:“救命!讓我們出去!”但是沒有人答應。由于照明系統已經損壞,客艙陷入了可怕的黑暗。
不一會兒,大量的海水首先涌進飛機前艙,使得機身嚴重向前傾斜。坐在機艙中部的馬蓋爾一陣陣發昏,有一段時間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這時,水已經淹過了他的雙腿。他爬到自己的座位上,看到坐在前面的乘客已經被水淹到了胸部。他悲哀地想到:“他們可能會被淹死,接下來就輪到我了。”
突然,人們聽到了從飛機后部傳來的叫聲:“趕快到這邊來!”
機艙后部的乘客已經離開座位來到了走道上,在緊急出口處周圍喊叫著,擁擠著,但似乎沒有人知道該做什么。
馬可看見一個男人正努力想把門打開,但發現他并不記得服務員講解的安全知識:移開塑料護罩,按動手柄!
“讓我來!”馬可叫道。他從座位上跳了下來,向緊急出口處跑去,由于飛機嚴重向右傾斜,緊急出口門到了他頭頂的位置。
他掂起腳用掌心將護罩打碎,然后使盡全身力氣壓下手柄。沉重的安全門終于被打開了,暗淡的光線和海水一起涌了進來。他叫道:“在這邊!”乘客們從他身邊爬過,狂亂地沖向出口。
馬可聽到他們躍入水中的聲音,可他自己卻動彈不得,因為安全門轉開后將他的腿緊緊地夾在了座位上。他一邊用力掙脫,一邊呼救,但是沒有人聽到他的叫聲,大家都忙著逃命,他不停地扭動以圖拖出雙腿。終于腿被拖了出來,好在沒有受什么大傷。他撲向安全口,擦破的腿浸在冰冷的海水里,讓他感到一陣陣發暈。
浮出水面后有一段時間,他感到一切都是模糊的:他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直到他發現他的教練和3個隊友在波浪中上下跳動,以及在跑道盡頭30米處的混凝土碼頭。
他一陣興奮,脫掉浸滿水的大衣,向碼頭游去。他身后跟著許多落水的人。
在這次事故中,有4個人死亡,其中3名乘客和1名空姐,但是如果沒有馬可及時打開安全門,可能還會有更多的人死去。直到現在,丹尼爾還在感謝他的朋友“救了我的命”。
馬可說:“我只是打開了門!”
1999年5月24日,馬可得到了由意大利內務部長頒發的城市勇敢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