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宏
現代社會人際關系很重要。“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歌里不都是這么唱的嗎?可孩子不懂這些,他們是家里的心肝寶貝,父母對他們寵愛有加。他們很少有人明白該忍讓、要互助的道理。而且有很多道理光靠說教、靠灌輸是孩子永遠也不可能領悟的,只有在實際生活中磨練或者碰壁甚至吃虧,那種記憶才刻骨銘心。
贊贊所在的大(二)班就是一個小社會。寶貝們不停地在此碰撞、摩擦出火星子,但大部分都是自生自滅。有時候女兒也會回家告狀:蔡元斌打我,鄔靜逸不給我玩具玩,王冰潔把我的畫弄破……更多的時候,媽媽只是反問她這該怎么辦,而不會去告訴老師,請老師批評那個小朋友。也許這不是小贊回家向母親訴苦時潛意識里所盼望的。但媽媽也在極力壓抑自己的沖動,有時聽聽女兒說的,也的確委屈。可越是越俎代庖,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不就越差嗎?于是,最多給女兒出幾個主意供女兒選擇而從不親自出馬。前一陣子,女兒回家反映:午睡換床了,她跟陳天浩一起睡。那個男孩很霸道,要占很大一塊地兒,總把小贊逼到角落里不敢動。所以這幾天她都沒睡好。
“不睡午覺怎么行啊?”媽媽假裝著急起來:“瞧,《新聞聯播》還沒結束呢,你就開始打哈欠了。中午多睡一會兒是為了保證晚上多玩一會兒。”不知道贊贊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反正后來她就沒有再提起這件事兒,而且每天回家精神狀態也還可以。倒是去參加親子運動會,陳天浩跑過來:“阿姨,趙錚錚睡覺老抓我的腳。” “那你怎么辦啊?”我一聽,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憋不住想樂。“我就往后躲。”“你躲了,她還抓嗎?”“不抓了。”回家,媽媽想聽聽贊贊這方面的感受:“女兒,最近午睡好嗎?”“好。”毫不猶豫。“啊?怎么可能呢?陳天浩不擠你啦?”搖頭。
“呦,用什么高招了?快告訴我。”裝得很迷惑很迫切的樣子。這下,贊贊得意了:“我撓他癢癢!他一邊笑一邊讓開,我就睡舒服了。”媽媽湊上前,在小贊耳邊悄悄地問:“是不是撓臭腳丫的癢癢?”“哈哈,哈哈……”母女倆放聲大笑,她還有點不好意思。我由衷地高興:畢竟這件事從頭到尾沒有成人的摻和。
“good!”看見媽媽豎起大拇指,贊贊來勁兒了:“再給你講一件我的乖事兒吧。”連自己都認為“乖”,那肯定是棒極了。原來是這么一件事:女兒跟珠珠是好朋友,她討厭王晉。可今天中午珠珠卻和王晉玩在了一塊兒。因為稀罕珠珠“玩的花樣多”,所以“我忍著王晉,我們三個人一起玩了”。
“噢,verygood!”媽媽覺得簡直是“識大體,顧大局了”。學會寬容、善待別人,這對我們這個“厲害”姑娘來說真是很大的進步啊!“那么,我倒想問問,王晉到底怎么啦,惹你那么生氣?”
“上次,我坐凳子壓著她的手了,她馬上就告訴了王老師。我很生氣。媽媽,這是可以改正的,又不是故意的。”我笑笑,默認小贊的說法,沒替王晉辯解。
許多事,媽媽是完全相信女兒的能力和看法,相信她能夠處理好,更相信她能夠承擔得起自己的處理結果。過了一會兒,贊贊開心地要教我一個游戲:“這是手心手背的游戲—賽羅賽、賽羅賽,孤孤單單的晴格格,嫁給爾康,爾康不同意。爾康的心里只有小紫薇。看誰嫁給五阿哥……”什么亂七八糟的。媽媽一陣皺眉。“好聽嗎?媽媽。這是我學了好幾天的。班上的小朋友都在玩。前些日子我不會,他們就不帶我玩。我只好站在旁邊默默地在心里背。現在會了,他們就帶我玩了。”
聽完說明,媽媽不知是難受還是感動,眼圈都紅了。原來,伶牙俐齒的小贊在外面也曾受冷落,也曾插不上嘴,因為我們家沒有看過一集《還珠格格》。什么“嫁”,什么“心里只有”這些話的含義,女兒一定不甚明白。她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融入集體,和大伙一起玩。剛才還想教育她幾句,立刻改主意了。
星期天早晨,睜開眼睛就征求贊贊的意見:2001年的郵票要預訂了,咱們還去買本年冊?“媽媽,我弄不明白,寄信為什么一定要貼張郵票在上面?”“噢——”于是,我開始耐心地給她解釋郵票的功用,由此又引申出我們社會的分工與合作。一個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我們要和遠方的親人朋友聯系,就要請專門的人去做這件事……“媽媽,你有最最最……好的朋友嗎?”“當然有!”“誰呀,誰呀?”女兒迫不及待。“你猜。”“我不猜,我不猜。你說嘛,你說嘛。”贊贊以為她說了那么多“最”,一定難倒我了。沒想到,媽媽毫不猶豫脫口而出。“就是你呀,媽媽的心肝寶貝呀!”“我不要當嘛。”小贊開始發嗲,身子扭來扭去。臉上卻分明溢滿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