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滇珂
在我的繪畫班里,有那么幾個小女孩,總是傷心地哭訴自己不會畫畫。萌萌抬起一雙淚眼向我求援:“我不會畫!”她一拿起筆來就較勁,運行起來很不自如,看來孩子的障礙在于不自信。
為了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我建議萌萌的媽媽要盡量克制自己急躁的心情。在她畫畫時媽媽不再數落她,使她能在安寧愉悅的情緒下作畫。慢慢地,萌萌的心理障礙在消除,畫也有了長進。說實在的,瞳瞳的確不是不會畫畫,但總是喜歡用同一種方法重復地畫一種她最熟悉的東西。要她畫她沒畫過的東西,她就得傷心地哭一頓,嘴里還喃喃地說:“我不會畫!”從表面看,這個孩子的怯懦是因為缺乏自信心,但實質上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反復研究后,我認為瞳瞳的癥結還在于眼高手低。瞳瞳的父母教育孩子非常認真,每次給瞳瞳評畫時除了指出她的優點外,總要再給瞳瞳仔細分析范圖,并提出進一步改進哪些問題。這使瞳瞳的認識能力提高很快,而小手的能力卻跟不上了(手的能力需得經過反復的操練才能逐漸提高)。她喜歡看到的是完美的畫面,所以總畫同一種她畫得最得心應手的東西。眼高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已經成了孩子成長的障礙,那就必須調整一下了。
在和瞳瞳的父母進行了討論之后,她的父母悉心地做了調整,每次評畫的時候重點肯定她畫得好的地方,不提更多的希望和要求了。課堂上,我常常表揚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意愿畫的畫,具體指出他們能夠“抓住這個小動物與別的動物最不一樣的特點去畫,很傳神!”明顯地,瞳瞳近來不再哭訴自己不會畫畫了。青青有時也哭。
她常常是畫兩筆就不想畫了。一逼她,她就打著滾地哭。她也是眼高手低嗎?不,我發現她是缺乏毅力的問題。青青是個精力旺盛,特別好動的女孩。她很聰明,但做事缺乏毅力,不能善始善終。訓練毅力不能操之過急。我和她媽媽商定用小步子、慢慢提高對她的要求,以她不感到壓力過大而產生反感為度。相信她的狀況一定會有好轉。辰辰滿臉懵懵懂懂的樣子,我講課時他總是一個勁兒地亂畫,連頭都不抬,似乎根本沒聽我講課似的。辰辰的父母卻很有耐心,每次還是堅持送他來上課。
我并沒有專門給他再講課,而是常和他們一起從孩子的亂線條里挑東西辨認:這像什么,那像什么。半年過去了,我發現他手下的亂線條漸漸變成了特征明顯的人物和動物了——原來我教的東西他也聽進去了!只不過他是邊畫邊聽,而且不是“立竿見影”罷了。我常常覺得孩子接受知識增長能力的過程(即知識技能從老師到學生的傳遞過程)好像不是一個物理過程,而更像是一個化學過程或生理過程似的。這是一個慢慢消化吸收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是因人而異的。
銘銘有個擰脾氣,上課從不舉手,只是瞪著眼睛歪著腦袋看著你。在家里也是一樣:你叫他畫什么,他就不畫什么;叫他畫大他偏畫小;叫他把畫拿出來讓大家看看,他就是坐在位子上不動彈。他對媽媽說:“你為什么老說別人好,說我不好!”仔細想想,銘銘的問題在于他只管自己喜歡不喜歡,對于別人的看法有阻抗。銘銘的自信心是多么難能可貴,決不能以犧牲孩子的自信心為代價去換取所謂認識水平的提高。我決定和他建立起更親密一些的關系,希望他能夠從喜歡老師到欣賞老師畫的畫,從而慢慢走出自我欣賞的小圈子。于是,我盡量鼓勵他按自己的意愿畫畫,發現他的畫中個性的一面。
久而久之,他對我的態度變得親切了,開始舉手,搶著到黑板上來畫畫了,他的畫也有新的進步了。隨著教學時間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教無定法,必須因人而異。且不說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便是同樣的一個問題,根源也是因人而異的。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才能找到相應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