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目
動物內臟向來是種可食之品,不僅味美,營養也豐富。從“以臟補臟”的角度看,它更是一種滋補物。
但新的情況告訴我們,食用動物內臟宜謹慎。
早在1993年,衛生部就提醒人們:10種食物不宜多吃。這10種食物中就有豬肝。理由是:1千克豬肝所含的膽固醇高達400毫克以上,而一個人的膽固醇攝入量太多會導致動脈硬化。
香港特區政府于1998年6月發布的食品銷售禁令中。則明確規定今后嚴禁銷售豬肝、豬肺、豬腰子。
那么,香港特區政府為什么要禁售豬內臟呢?
原來,特區政府的檢驗部門發現,在銷往香港的活豬中,內臟里含有過多的藥物成分,特別是激素成分嚴重超標。這些成分從何而來?據研究,一是來自給豬治病的藥物。豬病治好了,但殘留的藥物仍留在豬體內,尤其是內臟中,且極難去除。二是來自豬飼料里。因為沒有統一的豬飼料配制標準,所以飼料生產商就各顯神通。有的為了使豬不生病而又長得快,就在其中加入一些防病治病的藥物,特別是激素類的藥物或藥物制品;有的豬農在自配的飼料中加入了鉻制劑、興奮劑;還有的怕豬生蟲而給予早被淘汰的驅蟲藥。這樣,健康人食用了這些含有藥物的豬內臟,就可能出現藥物性反應。
法國《世界報》曾援引歐洲聯盟一份秘密文件的內容做了這樣的報道:科學家首次向歐盟委員會警告說,食用綿羊和山羊的內臟可能會造成危險的后果。科學家認為,引起瘋牛病的病毒可以很容易地通過食物鏈從一個物種傳到另一個物種。而且,羊身上還有一種與瘋牛病相似的癢病。為此,專家們建議禁止食用年齡在1歲以上的牛、綿羊和山羊的腦和眼睛,以及年齡在6個月以上的綿羊和山羊的脾臟。
2000年7月,我國傳媒根據有關部門的反映,也曾撰文提醒人們慎食進口禽畜內臟。
看來,對于并非取自“放心肉”和“綠色食品”的動物內臟,宜謹慎食用之,至少不宜大量經常食用。
還要知道的是,在完全正常的情況下,也不能食用豬、牛、羊等牲畜的腎上腺。腎上腺位于腎臟(腰子)的前上方,有稱其為“小腰子”的,誤食后很快就會中毒。時間短的15分鐘即可發病,常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四肢及口腔發麻等。另外,豬、牛、羊頸部的甲狀腺也不可食用,否則也會招致中毒,癥狀為頭痛、嘔吐、興奮、心悸、四肢無力等。因此,腎上腺、甲狀腺都應在烹飪前就摘除之。若誤食而中毒,宜立即就診治療。
如果食用動物內臟,則一定要認真清洗去毒。拿豬肝來說,買回后要反復沖洗以除去所含的殘存血液,而且要浸泡1~2個小時后再烹調;急用時宜切成小塊并多次搓揉沖洗。烹調時間應盡量長一點,切不可貪圖鮮嫩,更不可“落鍋即起”。這樣做,既可保證食用的安全,也不會損失其中的主要營養。
據報道,現在我國有些地區(如北京)已開始對活豬進行“尿檢”,用以檢測豬體內有無激素、殘留藥物及興奮劑等,凡不合格的則禁止宰殺上市。這消息自然是可喜的。因為普通百姓難以識別動物肉及動物內臟是否真正“安全”、“無污染”,這就需要監督、管理、執法部門應用先進科技手段來認真把關。但愿各地都能相繼實行這種“尿檢”。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畜禽飼養者的公德心,他們一定要對大眾健康負責,千萬不可因一時之利而蓄意去干害人之事。到那時,大家也就可以放心地食用動物內臟和動物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