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等
幾天前,王萍一個人挺著大肚子住進醫院婦產科,現在,“一分為二”,她抱著新生兒子回家了。新生命誕生了,全家歡歡喜喜,王萍成了“功臣”,卻也累得精疲力盡。于是,丈夫、婆婆加上小姑子,全家人圍著這娘兒倆忙里忙外,一日幾餐加了又加,營養十分豐富。就在這一片喜氣之中,王萍卻皺起了眉頭——原來吃得雖好,卻發生了便秘:大便次數少,間隔天數多;糞便干結,排出費力。他丈夫知道后,連忙找醫生咨詢。
醫生告訴他:大多數產婦產后頭幾天,往往發生便秘。雖不是大病,但頗不舒服,還可引起腹脹,食欲下降。此外,大多數產婦懷孕期間,由于子宮增大,壓迫下腔靜脈,往往患有程度不同的痔瘡,此時便秘會加重痔瘡的癥狀。這些,都影響產褥期身體恢復。
引起產后便秘的原因,主要是胃腸功能減低,蠕動緩慢,腸內容物停留過久,水分被過度吸收。其次是懷孕期間,腹壁和骨盆底的肌肉收縮力量不足。三是分娩期間,會陰和骨盆或多或少的損傷,通過神經反射,抑止了排便動作。四是產后飲食過于講究所謂高營養,缺乏纖維素,食物殘渣減少。五是下床活動不便,許多產婦又不習慣在床上用便盆排便所致。
聽醫生分析得頭頭是道,王萍愛人又請教如何預防處理。
醫生說,產婦便秘是可以預防的。可通過身體運動促進腸蠕動,幫助恢復肌肉緊張度。健康、順產的產婦,產后第二天即可開始下床活動。以后逐日增加起床時間和活動范圍。也可以在床上做產后體操,做縮肛運動,鍛煉骨盆底部肌肉,促使肛門部血液回流。其方法是做忍大便的動作,將肛門向上提。然后放松。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回。產婦的飲食要合理搭配,葷素結合,適當吃一些新鮮蔬菜瓜果。少吃辣椒、胡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尤其是不可飲酒。麻油和蜂蜜有潤腸通便作用,產后宜適當食用。注意每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如果便秘癥狀較重,也可以使用通便藥物。
王萍先生回來向大家傳達了咨詢得來的秘訣。全家人連忙行動,照此辦理。果然不到1周。王萍的便秘好了,煩惱也全部消除。
產后汗多是“虛”嗎?
孝明
完成了將新生命送到美好人間的神圣使命后,產婦頓時感到一陣輕松欣喜,同時伴隨著無力、疲倦。此后兩三天內,即使平靜地臥床休息,總是渾身出汗。不管是炎夏酷暑,隆冬寒天,都是如此。民間多認為這是產后體虛表現,必須大補“元氣”才行,其實并非如此。
婦女妊娠之后,為了供應胎兒營養的生理需要,血容量增加30%-45%。至孕32~34周時,血液總量約增加1.5升。此外,到足月時,母體組織間液明顯增加,胎兒及其附屬物含水量可達3.5升。
分娩以后,負擔立刻減輕,新陳代謝顯著下降,機體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循環血液和水分,便進行自我調節,向體外排出一部分。除了通過增加小便排放以外,出汗也是重要途徑之一。產后出汗又稱為“產褥汗”,它與懷孕、分娩一樣,是一種正常生理過程。它與久病、重病的出汗大不相同,并非身體虛弱表現。
產婦分娩時的出血、分娩后的疲乏,都會削弱產婦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當出汗增多時,要注意避免受涼傷風。經常換洗內衣,更衣前先用毛巾擦干身上汗液,保持皮膚干爽、清潔衛生,同時補充一些溫熱開水或湯。
少數產婦出汗過多,除注意清潔衛生,進行科學調養外,還可以服用中藥以減少出汗。黃芪30克,防風6克,西洋參6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白術12克,杭白芍10克,煅牡蠣15克,浮小麥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7天。也可以服用中藥驗方:馬齒莧30克(鮮品60~90克)和側柏葉15克,水煎去渣,加蜂蜜15毫升服用,每日1~2次。或用山萸肉10克,白術10克,紅糖30克,水煎服。每日1~2次,連服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