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澄
鄰居老李的獨子,從小聰明伶俐,在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三,每逢周末才能回家略放松一下。上個月不慎著涼、感冒,發著高燒也沒耽誤功課。這次回來臉色和精神均較差,仔細一問,原來胸悶、心慌等不適已經持續近一周了。老李夫婦著了慌,趕忙帶兒子到地段醫院就診。心電圖報告為“頻發室早”。值班醫生一臉嚴肅地告訴他們:是室性早搏,很嚴重,必須盡快到大醫院檢查治療。
當天晚上老李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心想這下可糟了,幾個月后就要高考了,怎么辦呢?!小李也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越來越覺得心慌、憋氣,不時自己把著脈搏捕捉“停跳”的感覺,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第二天早晨,老李夫婦便帶著兒子來到醫科大學附院。醫生聽完了陳述,追問了一些病史,研讀了心電圖報告,并認真地給小李做了體檢。然后叮囑他們不要著急,先空腹取血化驗心肌酶,再去做超聲心動圖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
三天以后,檢查結果出來了。心肌酶正常,超聲心動圖也未發現任何異常,只是動態心電圖檢查提示有偶發室性早搏。醫生告訴他們不要緊,很可能是上次感冒時病毒侵犯到了心肌,只要適當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就可以慢慢恢復正常。老李夫婦仍是滿腹疑慮:地段醫院的醫生說室性早搏很嚴重,為什么這里的醫生連藥都不給開呢?看著他們愁眉不展的樣子,醫生耐心地解釋了起來。
室性早搏(簡稱室早)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很高。從發病機理上可分為自律性增高、折返激動和促發激動等幾種情況。從心電圖上可分為簡單型室早和復雜型室早。根據室早的心電圖圖形還可大致確定其起源部位,如右室流出道室早、左室后間隔室早等。為了便于指導治療與判斷預后,目前臨床上主要將室性早搏分為病理性室性早搏和功能性室性早搏兩種。對病理性室性早搏進行治療是無可置疑的,但對功能性室性早搏的處理卻一直存在比較大的分歧。先前有部分醫生認為,只要有室早就應該治療,控制了室早就可以預防嚴重的心律失常。自從新近的試驗結果公布以后,學術界已較為明確地認識到,對室早的治療應以減輕癥狀和改善生存質量為主要目的。
對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來說,室早本身便可以產生癥狀;對嚴重心臟病患者來說,頻發復雜型室早也會加重原有的心臟病癥狀。但一般來講,單純室早并不會產生嚴重的癥狀,室早本身也不會造成死亡。治療室早,在大多數情況下應集中精力處理那些促使或加重室早的誘因。
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發生室早時常常僅表現為心慌。但若因此而導致了患者精神緊張和焦慮,便可以出現十分復雜的癥狀,如胸悶、不典型胸痛、頭昏、失眠,以及食欲不振、手麻等。這些癥狀并非室早本身所致,與早搏的多少也不一定有明確的關系。對于這樣的患者,要想減輕癥狀,單靠抗心律失常藥并不能奏效。
年輕人發生室早后,常被誤診為心肌炎而進行各種治療。治療期間甚至要限制患者的活動,從而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老年人發生室早后,則常被診為冠心病。應當注意的是,室早確實可以與某些心血管系統的疾病并存,但互相之間也可以沒有任何因果關系。因此,及時就醫,進行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盡快判斷出室早是屬于功能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對下一步的處理至關重要。
一旦確定早搏屬于功能性,便要使患者解除思想包袱。比如有些人原本沒有什么癥狀,只是在體檢時發現室早,經過各項檢查也沒有找到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這種功能性早搏一般不用服任何藥物,通過心理治療便可緩解大部分癥狀。
如果室早癥狀明顯而且無法耐受,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此類藥物尤其適用于心率較快和室早多發于白天的患者。其他抗心律失常藥還可選擇慢心律或普羅帕酮。但要說明的是,用藥的主要目的是暫時緩解癥狀,以便患者逐漸適應和耐受早搏。故而從根本上來說,這些抗心律失常藥物均沒有長期應用的必要。
醫生的一番解釋,終于使老李一家三口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