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柏泉
有位40來歲的女教師,來口腔科門診就診時訴說到:“近年來,我的口腔常出現潰爛,時好時壞,有時雖然是個不太大的潰爛,但比較痛,嚴重時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我是不是長口腔癌了?有沒有特效藥?”口腔科醫生一聽就知道,準是“口瘡”在作怪。經檢查。發現她的口腔兩頰粘膜和舌頭尖有幾個米粒大小的潰瘍,觸痛明顯。醫生告訴她:“你患的不是癌,是復發性口瘡,又稱復發性口腔潰瘍。要根據具體情況,對癥下藥。”
口瘡是口腔粘膜糜爛、潰瘍之俗稱,又泛指口腔潰瘍,幾乎人人都可能得過,不少人甚至反復罹患。口瘡多見于女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好發于唇、舌和頰粘膜。初期時口腔粘膜紅潤充血、灼痛,后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米粒或綠豆大小的潰瘍,中央凹陷,表面有淡黃色假膜,周圍充血稍紅,觸痛明顯,吃咸、辣、燙熱等食物時更痛。口瘡有自限性,一般在7天左右可自愈。若口瘡經常發生、此起彼伏,則稱為復發性口瘡。潰爛面可擴大到黃豆大小,病程延長,患者痛苦倍增。
復發性口瘡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口腔專家認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全身系統性疾病在口腔中的一個表征,其病因大致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免疫功能異常。有人把口瘡稱之為人體免疫之窗。當免疫功能低下時,容易發生細菌感染性口腔潰瘍。②口腔科的自身免疫病。口腔干燥癥、白塞病等,都可出現口腔粘膜潰瘍。③變態反應性疾病。如藥物引起的過敏性唇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等患者易發生口瘡。④心理、社會因素。如精神緊張、睡眠不足、情緒波動、社會和家庭的急劇變動等,也易發生口瘡。⑤遺傳因素。其發病有明顯的遺傳傾向。⑥營養缺乏因素。如缺乏鐵、鋅、銅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2、B2、葉酸等,易發口瘡。⑦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腹瀉、便秘、胃潰瘍等患者也常伴發口瘡。
雖然復發性口瘡的病因比較復雜,治療也較困難,但它不會發生癌變。通過中西醫結合和對癥處理等方法,可達到免疫預防和免疫治療之效果。具體地說,治療方法包括全身治療和局部處理。
1首先要保持口腔清潔,注意避免辛辣、過咸、過熱、過硬的食物刺激口腔粘膜。
2局部處理。主要是消炎、止痛,促進潰瘍的愈合。常用的含漱劑有復方硼酸液、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潰瘍面可涂2.5%金霉素甘油糊劑,或錫類散、西瓜霜噴劑、口腔炎噴霧劑,還可用甲硝唑粘附片。
3全身治療。①服用清熱、解毒、止痛的口炎清沖劑,每日3次;②服用提高免疫力的免疫靈口服液或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③消除神經緊張因素;④補充微量元素如服用鐵、鋅等制劑,服用維生素B1、B2、B6或復合維生素B片;⑤調整內分泌,促進全身代謝,治療全身性疾病;⑥使用脂多糖、左旋咪唑、轉移因子等免疫調節劑和免疫增強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