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河

李建生,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退休軍醫,一個充滿愛心和使命感的好大夫。在數十年行醫把脈的白衣生涯中,他始終視患者如親人?!耙磺袨榱税┌Y患者”,是他的畢生追求;“為癌癥患者排憂解難”,是他的最大愿望!正是這種情感和敬業精神,激勵他克服種種艱難困苦,矢志不渝地尋找最好的抗癌藥物,終于研制了抗癌鮮中藥扶正蕩邪合劑。
隨著抗癌鮮中藥研究的步步深入,吸引參與研究的單位越來越多,取得的成果也越來越令人振奮!
1993年,以他為學術帶頭人的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鮮藥學術委員會成立時,特聘請了兩位中科院院士、兩位工程院院士任高級顧問;聘請了50位專家學者任該學會委員,堅持多學科人才共同攻關,把抗癌鮮藥扶正蕩邪合劑由傳統劑型改進為現代膠囊制劑。
1998年4月,他發起主持研制的抗癌鮮藥膠囊被國家衛生部批準為準字號治療藥。同年,該膠囊又被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國產抗腫瘤藥重點工程推介委員會作為第一個抗癌鮮動物藥制劑,向全國抗腫瘤臨床領域推薦。前不久,該膠囊又被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等權威機構遴選為“中華特色藥”。
李建生把患者當親人。在他研制的抗癌鮮藥獲得新藥證書僅4個月時,他便向部隊百名患癌的軍屬捐贈出價值百萬元的鮮藥。此后,他每年都要向社會捐贈數十萬元的鮮藥。每年的大年初一,他的第一個拜年電話也總是打給令他牽腸掛肚的癌癥患者!
200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有關課題組的實驗研究證實,該膠囊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抑制腫瘤復發與轉移的藥物。
2001年年初,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該膠囊具有營養和促進代謝、免疫等綜合作用,是維護機體平衡的天然抗癌鮮藥。
最近,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呂維柏、王健教授所領導的課題組又研究證實,該膠囊可改善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提高他們的免疫力。
當新世紀第一縷春風吹拂大地的時候,這位被人們稱為不甘寂寞、一門心思為癌癥患者的專家、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北京鮮藥研制中心暨中醫門診部主任李建生,又根據自己十多年鮮藥研究和3萬余例臨床實踐,精心總結出了抗癌三定律。
其一,患者本人要有“既來之則安之”的豁達心態,堅定戰勝癌魔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李建生認為,引起癌癥的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統監視功能的減弱和下降。而免疫力強弱又與情緒、心理關系密切。因此,患了癌癥,既不能愁腸滿肚,也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悲觀厭世。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境、樂觀的心緒、豁達的心態。對任何一位患者,這“三心”都是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最終戰勝癌魔的寶貴前提。
談起這條定律,李建生頓生感慨:縱觀舉世各地的“抗癌明星”,他們之所以能夠帶癌生存十數年甚至幾十年,其共同特點之一都是心態平和、樂觀豁達!
貴陽市某廠一位負責人曾因患橫結腸癌于1992年3月在北京某醫院行“姑息性右半結腸切除術”(未做放、化療)。術后,他有腹痛、乏力、惡心、嘔吐癥狀,并日趨消瘦,遂于術后第6天開始服用扶正蕩邪合劑,并輔以相關草藥辨證施治,很快乏力感消失,體重明顯增加,當年5月起即可正常上班。此后8年多來,他一直堅持服用鮮藥膠囊及相關中草藥,精神狀況極佳,堅持正常工作,達到臨床治愈。從外因看,這是治療得當、藥物對癥;從患者內因的角度探究,他性格非常豁達、開朗是重要因素。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身體得病,精神不能垮”。在與癌魔抗爭的八九年中,他始終堅持“能站著決不坐著,能坐著決不躺著,能干著決不閑著,能笑著決不悶著”。
其二,患者家屬和親朋好友要給患者提供充滿愛心的小環境,讓患者真切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激發其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時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對此,李建生的感受太深了。每每談及這條定律,李建生既為那些視癌癥病人為累贅,認為花錢治療是“瞎浪費”的冷漠無知不勝凄婉;又為那些為給親人治病恨不得砸鍋賣鐵、掏心挖肺的至親至愛所動情。
1990年11月,一位76歲的老人因患原發性肝癌住進北京某知名大醫院。經B超與CT檢查,發現其肝右葉病灶面積13厘米×8.8厘米,同時伴有糖尿病、冠心病、腎囊腫、膽結石、泛發性牛皮癬等多種病癥。感情篤深的老伴兒一方面更加細致入微地照顧病人,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尋醫問藥。即便在患者幾次突發腦血栓至全身癱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況下,也始終伴其左右,精心呵護。1991年1月8日,患者開始服用李建生研制的抗癌鮮藥,病情很快出現轉機,連續服藥近7個月,老人自覺癥狀消失,體力恢復正常。再查,腹水消失,肝內病灶縮至3.6厘米×2.7厘米;三年后,病灶又縮為1.5厘米×1.3厘米。至今,87歲高齡的患者已帶癌生存11年。
其三,要講科學,講綜合治療,切忌有病亂投醫,白花冤枉錢。這里,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從醫生角度講,要從不同的個體病癥、不同的病灶成因、不同的臨床表現出發,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要講科學,講對癥,講綜合治療;還要講愛心,講實效,講辨證施治,綜合中醫、西醫意見,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既要避免單憑經驗和想當然開藥方,也要防止一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更要杜絕為了多賣錢而亂開貴重藥。另一方面,從患者角度看,要面對現實、正視疾病,不急不躁,積極治療。要選擇正規醫院、門診部,千萬不要輕信馬路游醫、街頭小廣告,更不要亂吃偏方、盲目進補。要把錢花到真正對癥、有明顯療效的好藥上,對那些被吹得玄玄乎乎、無所不治的所謂“祖傳秘方”、“圣水神丹”,千萬別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