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 王建國

主持人:
我是一個3歲男孩的媽媽。前幾天,我兒子所在的幼兒園里有一個叫冬冬的小孩得了“小兒手足口病”,老師說是一種傳染病,嚇得我趕緊把兒子接回了家,這些天一直沒讓他上幼兒園。我以前從沒聽說過這個病,請您告訴我:這個病嚴重嗎?我兒子會被傳染上嗎?有沒有辦法預防?我兒子什么時候能上幼兒園?
一個急等回音的媽媽
小兒手足口病又稱小兒皰疹綜合征,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兒童傳染病,表現為口腔黏膜急性潰瘍,同時手和足發生皮疹。因為病變一般局限于口腔、手、足部位,故稱為“小兒手足口病”。
要想知道您的兒子會不會被傳染上,您首先應了解該病的一些特點:
傳播快,易流行。健康兒童可以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的食物,經鼻腔、口腔而感染,也可以因直接接觸病兒受到傳染。該病發病有較強的季節性,一般是4月份開始上升,5月份明顯增加,6~7月份達到高峰。但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不同地區,發病的季節會略有變化。
多發于嬰幼兒。據臨床統計,此病4歲以下的病兒占發病總人數的80%~90%,10歲以下的病兒占發病總人數的95%以上,10歲以上的兒童就比較少見了。
起病急,病情輕。小兒感染該病后,一般只有3~4天的潛伏期,很快就會出現流鼻涕、咳嗽、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癥狀,體溫一般升至38~39攝氏度,口腔內唇、頰黏膜,舌緣乃至軟腭(即人們常說的小舌頭)出現多發性的圓形小潰瘍,直徑約為1~3毫米,底部呈黃白色,周圍有紅暈,頜下淋巴結腫大,牙齦出血,口水明顯增加。病兒會因疼痛而哭鬧不安,影響進食,小嬰兒可能拒絕吃奶,有的患兒可有咳嗽、惡心、嘔吐或腹瀉等癥狀。在口腔發生潰瘍的同時,手背、足底,甚至臀部、肩部、膝肘關節等處會出現皮疹。有的像小米粒,呈紅色,叫做“斑疹”,有的像高梁粒,呈紅色,叫做“丘疹”;有的如黃豆大小,內有混濁液體,叫做“皰疹”。這些皮疹一般可在7~10天內消退,不治療也可自行吸收,極少數病兒會并發腦膜炎,但只要治療及時,大都能恢復健康,一般不會留下后遺癥。您可根據您的兒子是否有上述表現初步判斷他是否被傳染。
小兒手足口病的防治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在該病多發的季節里,應特別注意小兒的飲食衛生,防止蒼蠅叮爬食物、食具等,并定期對炊具、食具等進行消毒,斷絕病毒通過蒼蠅傳播的途徑。
(2)一旦發現病兒應立即隔離,不要讓健康兒與病兒接觸,健康兒不宜使用病兒用過的食具、毛巾、臉盆、被褥、玩具等,禁止健康兒吃病兒剩下的食物,防止病毒通過接觸傳播。
(3)在該病流行季節里,應注意防暑降溫,讓小兒多飲白開水、淡鹽水或清涼飲料,如西瓜水、荸薺糖水、鮮藕節糖水,烏梅綠豆湯、苡仁綠豆湯等,以清熱解毒,祛濕利水、防暑降溫。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豆制品、奶制品及新鮮蔬菜瓜果。
(4)小兒一旦發病,應及時進行藥物治療,方法是:用3%的阿奈司特辛加硼砂、甘油保護劑涂抹口腔潰瘍處,也可用強的松、地卡因、雷弗奴爾、薄荷油、蒸餾水調制成的口腔糊劑涂抹口腔潰瘍處,每日2~3次,有止疼和促使潰瘍面愈合的作用。也可用爐甘石洗劑外涂敷手、足等處的皮疹以止癢。還可采用中藥治療:板蘭根15克、白茅根10克、生地10克,煎水服用,每日一劑,連服3~5天。
具體到您來說,只要患病的冬冬已被隔離治療,幼兒園也采取了一系列消毒措施,您的兒子就可以回到幼兒園。只是幼兒園老師應對冬冬所在班級的幼兒多注意觀察,如發現幼兒有口腔潰瘍、手足部的皮疹及發熱等表現,應立即送醫院。此病雖然發病較急,但經過治療是可以痊愈的,您不必過于擔心。另外,您可以建議幼兒園給孩子們服中藥湯劑預防一下,當然,處方得由專業的小兒中醫師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