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座落于美麗的三晉大地,她是鑲嵌在雙塔腳下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黃河文化孕育的中華文明,“五四”運動崇尚的科學精神,使這所醫院從1919年建院之日起就注入了一種自強不息、拼搏創新、永領風騷的理念。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經歷風雨,走向輝煌,如今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院??焖侔l展的形勢和良好的社會效益使她躍入了“全國百佳醫院”的行列,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中的佼佼者。該院開設床位910張,設醫療、醫技和職能科室76個,臨床教研室26個,研究所(室)17個,??坪椭行膶嶒炇?個,博士、碩士培養點19個,附屬護校一所,并擁有包括磁共振診斷儀、螺旋CT、血管造影儀、伽瑪刀等大中型醫療設備260余臺(件),醫院現有職工1550多名,其中有高級職稱者360余名,53名主任醫師(教授)擔任研究生導師,26名主任醫師(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支撐起山醫大二院這所神圣醫學殿堂的是一批意識超前、技術過硬的學科群體。
該院血液內科是我國華北、西北地區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是山西省第一個臨床醫學博士點??苾乳_設病床40張,并有4張國內一流的100級無菌層流病床,裝備有先進的流式細胞儀、PCR等大型儀器設備。經過幾年的努力,該科已形成了白血病診斷與治療、造血細胞體外培養、貧血及相關疾病四個研究方向。大劑量強化鞏固治療、自體異體骨髓移植、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等一批技術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特別是他們首創的用于自體骨髓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的MAC預處理方案,在全國得到推廣。他們還應用自己獨創的MAC預處理方案成功地開展了異基因骨髓移植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填補了華北地區空白。該科還開辟了治療白血病的多種途徑,使被稱作不治之癥的白血病成為可治之癥。一流的設備,一流的人才,為血液內科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山西醫科大學二院的骨科是山西省骨科的“發源地”,在國內久負盛名。該科人才結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層出不窮,教學成績卓著。骨科下設骨創傷組、骨病組、顯微手術組、家庭病房、骨科整復室、脊柱組六個專業組。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六個專業組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該科“動靜脈轉流撕脫斷拇再植”的研究,開創了國內外先例并獲獎。斷指再植、復合組織修復再造、神經血管損傷的修復等研究,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科對創傷、四肢骨折、胯部骨折、脊柱骨折的治療,在本省及全國骨科界都有一定的地位。最近,該科的《軟組織細胞培養移植修復關節軟骨損傷》的課題,被列為國家863科研計劃項目。
該院的心胸外科,具有一流的人才梯隊和最好的護理隊伍。近年來開展了多項代表國內最先進水平的手術,如冠狀動脈搭橋術、多瓣膜置換術、換瓣術后再換瓣手術、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側胸辟小切口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氣管手術等。對高危心臟病病人的手術治療成功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近年來該院開展的“正中切口雙側肺減容術”,開辟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外科治療的新途徑,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此外,該院的呼吸內科、心臟內科、影像醫學科、康復醫學科等9個學科,也達到了省衛生廳重點學科的標準。呼吸內科對睡眠呼吸障礙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心血管內科的心臟血運重建術、消化內科的內窺鏡診治技術、風濕免疫科的風濕疾病獨特診治方法、麻醉科的新型麻醉方法等一批新技術的開展,都顯示出該院學科群體的強勁實力和勃勃生機。今年,該院還開通了中衛信息網,可通過衛星進行遠距離的學術交流和醫療會診。此外,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已把該院作為“海洋863計劃”課題組的合作伙伴。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正以“醫療質量好,服務態度好,病人花錢少”為辦院宗旨,用比較低廉的費用為廣大患者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為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政一班人:院長王峻教授(左四)、黨委書記張晉興主任醫師(右四)、黨委副書記齊文中副教授(右三)、副院長肖傳實主任醫師(左三)、副院長張鎖柱高級經濟師(左二)、黨委副書記杜懷宇主任醫師(右二)、副院長衛小春教授(左一)、副院長李榮山教授(右一)。
攝影藺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