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賴玲玲
患者情況:王玉芳,女,51歲。于2000年6月出現乏力、氣短、咳嗽,有少量白痰。3個月后,她到附近醫院呼吸科就診。攝胸部X光片發現右肺中下葉有幾個片狀陰影,約1×1.5厘米大小,伴右側少量胸水。醫生按“右肺結核、胸水”行抗癆治療。用藥2個月后復查,癥狀非但未減輕,肺部陰影反而增多,左鎖骨上新出現一個腫大淋巴結約1.0×1.0厘米,體重較3個月前降低10余斤。經醫生建議,王女士這才開始行全身檢查。結果B超發現右側卵巢有腫物,10×9厘米大小,囊內壁有乳頭狀影,鎖骨上淋巴結活檢證實為:卵巢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癌。血清CA125明顯升高,經詢問病史知王女士曾生育一子,有一姐姐3年前因卵巢癌去世。
患者(家屬)問題:這種病惡性程度高嗎?病因是什么?應如何治療?預后怎樣?怎樣才能提早發現?
專家答疑:我們請北京郵電總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賴玲玲和副主任醫師孫曉光為您解答。
首先,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血清CA125水平、鎖骨上淋巴結活檢結果,王女士的診斷很明確:卵巢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癌Ⅳ期;肺轉移;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卵巢癌是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居我國婦女癌癥的第三位,其中上皮癌占大多數,好發于40歲以上的婦女。發病隱匿,等到病人自己發覺就醫時,常常已經進入晚期。卵巢癌發展很快,常通過三個途徑擴散到其他部位:(1)廣泛種植于盆腹腔;(2)通過淋巴道向主動脈旁、縱隔、鎖骨上淋巴結轉移;(3)通過血行途徑向肝、肺轉移。王女士的情況符合卵巢癌這些特點。
卵巢癌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絕經后婦女,不孕或妊娠次數少者,有子宮內膜癌、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者,有關基因缺陷者,是卵巢癌的好發因素。
目前,對卵巢上皮癌的早期診斷尚缺乏有效手段。在有條件的情況下,4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做一次定期婦科檢查及盆腔B超會有一定幫助。目前在國外對有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者進行基因檢測,已是一項常規措施。凡發現有基因變異者即建議其實施預防性卵巢及乳腺切除。
像王女士這樣的絕經后婦女,有卵巢癌家族史,有肺部陰影,就應高度警惕卵巢癌的可能性。如果能及早行婦科檢查、盆腔B超或CT掃描,以及血清CA125測定,可大大提前確診時間。
對于卵巢癌的治療,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實行細胞減滅術,同時配合以泰素、順鉑為主的聯合化療和多療程化療。即使已經有遠處轉移,只要有敏感的化療藥物作后盾,也應該給病人以手術機會。單純手術或單純化療均不能有效地治療晚期卵巢癌。
近年來化療的進展已使卵巢癌的近期治療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但5年生存率仍未改善,一直徘徊在20%~30%,多數病人因復發或耐藥而死亡。病人的預后受多種因素影響,預后好的因素包括:病期早,分化程度好,手術后殘存腫瘤小,對化療耐受性好等。良好的心態,樂觀的精神,堅強的抗癌意志也是不可缺少的。
建議王女士及其家屬不要放棄治療,可到治療條件好的醫療單位繼續就診,請有經驗的醫生做一個手術及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案,及早接受化療及手術。王女士的預后,目前看來不太樂觀,這是因為:1.其病情已屬晚期;2.其有家族史。一般有家族史的患者卵巢癌惡性程度比較高,但是,如果她患的腫瘤對化療有反應,并能夠接受一次理想的手術,還是有可能使其生存時間延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