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明
瑪雅文化是人類天文學的搖籃,但造成瑪雅文化沒落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瑪雅人最崇拜的太陽。因為最近發現,尤卡坦半島長達200年的干旱與太陽的光照有關。
瑪雅文化是西方最發達的文化之一。瑪雅人在公元2世紀就開始在中美洲修建大城市和金字塔,但到了公元9世紀,瑪雅的光輝開始隕落。
佛羅里達大學的科學家們對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中北部的契恰卡那湖的沉淀物進行研究后發現,在干旱時期增加的硫酸鈣層在湖底以特殊的方式沉積。1995年,科學家確定干旱時期與太陽活動有某種聯系,現在他們證明太陽周期與瑪雅文化開始衰落的時間一致。
佛羅里達大學地理學教授戴維·霍德爾說:“看起來,太陽能量的變化對尤卡坦半島的氣候有直接的影響,造成了該地區的干旱,而大旱必將影響瑪雅文化的演變。”雖然考古學家證明,瑪雅人是偉大的天文學家,有能力推測太陽、月亮和其他行星的活動,但霍德爾認為,他們并不能敏感地認識長達200年的干旱與太陽的關系。
瑪雅文化的衰落表現在其大城市的廢棄、大型建筑物和石洞活動發展的緩慢。此外,另外一個可能影響瑪雅文化在干旱時期衰落的因素是,當時附近不存在其他可以借鑒的文化,甚至阿茲特克人也沒到達過現在的墨西哥中部地區。
霍德爾說:“一個對天體活動有如此卓著成就的文化,竟會在太陽200年的活動周期時開始衰落,這顯然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