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謂三
上網了,只需輕輕滑動鼠標,大千世界便盡收眼底。然而,就在網民們自豪、驚嘆、癡迷之余,一種時髦病——網絡綜合征也將應運而生。這使一些“網蟲”為他們的樂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病例之一:某女,20歲。有一天,當她從電腦前站立起來眺望遠處時,吃驚地發現眼前有無數重疊的陰影在向她移動。她緊張得想哭,而臉部的肌肉卻是緊繃繃的。對鏡自顧,看到的是一張僵硬、呆傻的面孔。醫生了解到,她的癥狀已非一日。一月前就曾有流鼻涕、眼睛癢、頸背痛、短暫失去記憶及暴躁易怒等癥狀,但她卻未在意。后來又出現雙眼干燥、疲勞、重影、視力模糊等不適。醫生解釋說,電腦的低頻電子波與人工作時的腦電波頻率相近,會刺激大腦樂此不疲地過度工作,長期如此就容易損傷軀體。所幸的是,這只是網絡綜合征的最輕類型。
病例之二:某女,17歲。36小時過去了,她還專注地在網上聊天。突然,她覺得眼前的世界一點點陷落,行將毀滅。她驚恐不安,渾身顫抖,失聲狂叫。家人聞聲趕來時,她已難以辨認,竟用水果刀割傷了自己的手腕。醫生說這是一種由軀體到精神的嚴重損害。每天使用電腦4小時以上的人,就可能有情緒不穩、憂慮沮喪癥狀;如此連續使用電腦半年以上,精神受損者將比正常人高出4倍。這位女士的病情已如同吸毒成癮、如癡如醉,屬于嚴重的精神障礙。
這兩個病例很值得網民們深思。說到預防,其實不難,要訣只有四個字:不當“網蟲”。
我們不能無端地責怪為人類提供無限生活空間的網絡,問題是怎樣使用電腦。按醫學家的最新統計,網絡綜合征在癡迷電腦的人群中的發病率最高,達2%~5%。進一步調查還發現,病人又多集中在學生、無固定職業的上網者(網蟲)及家庭主婦中。這些人有充裕的時間癡迷電腦,因而是易感者。在網絡進入家庭的今天,這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
專家們說,所謂的網絡綜合征完全是人為的,只要稍加保健便可安然無恙。關鍵是時間不過長、強度不過大、操作要合理。①操作電腦每天累積時間不應超過5小時,每連續操作1小時應休息5~15分鐘。②注意操作姿勢。熒光屏應在與雙眼水平或稍下的位置,與眼睛的距離應在60厘米左右。敲擊鍵盤的前臂呈90度。光線柔和不可太暗。手指敲擊鍵盤的頻率不宜過快。③多吃有利于保護視力的食物,如薺菜、芥菜、苦瓜、胡蘿h、無花果、動物肝臟、魚、蚌肉、螺螄等。④出現早期癥狀時,應及時停止操作并注意休息。
網絡綜合征在早期就有蛛絲馬跡。上網者可以通過預測發現一些征兆,以便知微見著、及早防范。這些征兆有:
★生活中總有一種被困擾的感覺,而你只要打開電腦,到網上“溜達溜達”,便感到欣快。
★只有長時間使用網絡,才表現得神思敏捷、口若懸河,并感到格外開心。一旦離開網絡便言語遲鈍、情緒低落、悵然若失。
★不上網操作就手癢難耐,甚至夜里趁小便的空也想打開電腦。平時常有不自主地敲擊鍵盤的動作,或身體有顫抖現象。
★工作時等不到下班,便有迫不及待地想提前上網的欲望。
★每看到一個新網址就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齊。
★每天起床后情緒低落、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網便百“病”全消。
以上癥狀表現得越多,患病的可能性也越大,應減少操作并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