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鎖芳
王患者:我從小時候起就經常氣喘、咳嗽、胸悶,喉間常發出雞鳴似的聲音。每到春天就發作,并伴有過敏性鼻炎,屈指算來已有20多年的病史。去醫院拍胸片、做血象檢查之后,醫生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患病以來服過多種抗生素和平喘藥物,最近又在服用激素,但仍然頻繁發作。這種狀態使我相當苦惱,不知如何是好。
史博士:支氣管哮喘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由于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和環境污染的加重,這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哮喘一般起病于幼年,不少病人的急性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好發于每年的五六月份或七八月份,且常伴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發作的誘因多為接觸過敏原、冷空氣,受到化學性、物理性的刺激,上呼吸道感染,劇烈運動等。根據你提供的病史,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關于治療,激素是西醫目前的一線藥物,同時還可以應用氣道解痙劑。如合并感染,可使用抗生素。中西醫結合治療哮喘也有明顯的效果。平時常吃些具有健脾養肺、益腎扶正作用的藥膳,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陸患者:我自己患有哮喘,我周圍還有不少人也是哮喘患者。可能是由于同病相憐的緣故,大家經常在一起談論這個病。我們都很想知道:哮喘到底是怎么引起的?醫學上又是如何分類、分期的?
史博士:哮喘算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了。古希臘《荷馬史詩》中就有“氣喘”、“氣促”一類的詞語,而我國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則將哮喘稱為“喘鳴”。過去由于對哮喘的認識不足,人們一直把支氣管解痙藥作為治療哮喘的首選藥物。但是這種方法并沒有降低哮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變應性、炎癥性疾病。根據這種新概念,應當以抗氣道炎癥為哮喘治療的首要原則。同時應當注重緩解期治療和三級預防,并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關于哮喘的分類,根據發病誘因可分為變應性哮喘、感染性哮喘、運動性哮喘、藥物性哮喘、職業性哮喘及特殊類型哮喘(如月經性哮喘、妊娠性哮喘);根據氣道阻塞的程度可分為輕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以及隱匿型哮喘、咳嗽變異型哮喘。關于哮喘的分期,一般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急性發作期又分為陣發性和持續性兩種。
趙患者:我今年16歲,是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自幼就經常出現咳嗽、胸悶等癥狀,氣喘的情況倒不十分明顯。雖然一有癥狀家長就給我服用抗生素和止咳藥,但始終不見根本好轉。如此反反復復,給我的生活和學習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像我這種情況算不算哮喘?應當如何治療?
史博士:你說的這種情況,在醫院呼吸科門診經常可以見到。若反復出現發作性咳嗽,經抗炎、止咳治療無效,應該查一查嗜酸細胞計數,測定一下肺功能,有條件的還可以做一做過敏原皮試和支氣管激發試驗。若指數升高或試驗陽性,則可確診為咳嗽變異型哮喘。有專家統計,在慢性咳嗽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有12%~27%的人屬于本病。這類哮喘癥狀不夠典型,經常容易誤診為支氣管炎和感冒。長期反復地應用抗生素和止咳藥,反而使氣道變應性炎癥表現出潛隱性的特征,人為地增加了治療的難度。這類病人應改用支氣管解痙劑(如氨茶堿、博尼康利等)和抗過敏藥物治療。中醫采用祛風、肅肺、平喘的方法,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陳患者:我由于有吸煙的嗜好,患慢性支氣管炎多年,發作時也常常喘息不止,感到呼吸困難。有人說這是由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哮喘,也有人說這并不屬于哮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史博士:說你患有哮喘是錯誤的。哮喘與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時,都可表現出喘息、胸悶、咳嗽、咯痰等癥狀,但兩者發病機理不同,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亦不同,故而有著本質的區別。從發病年齡看,哮喘多在年幼和年輕時發病;慢支則多見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從發病特點看,哮喘以春秋季發病率較高,具有陣發性,發作停止后病人可如同常人;慢支常在寒冷季節發病,以反復急性發作為主,緩解之后仍有一個較長時間的咳嗽過程。從臨床表現看,哮喘一般沒有慢性咳嗽、咯痰史,而以喘息、胸悶、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慢支則在咳嗽若干年后才伴發喘息,且咳嗽較重,痰吐不盡。治療慢支,煙是非戒不可的。
張患者:我患哮喘已有多年歷史了,服過許多種平喘藥,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近醫生又勸我服用些激素類藥物,而我實在有點懼怕激素的副作用。無奈之中想求助于中醫。請問中醫是怎樣治療哮喘的?療效如何?
史博士:中醫治療哮喘確有一定的優勢,尤其對輕、中度哮喘療效較好,且無副作用。哮喘發作期一般以實證為主,分為寒哮、熱哮、風哮、痰哮等幾類,可分別采用溫肺散寒平喘、清肺平喘、祛風抗敏平喘及化痰肅肺平喘等方法治療。哮喘緩解期多以虛證為主,分為肺虛、脾虛、腎虛等型,可分別采用益氣養肺、養胃健脾、滋腎溫陽等方法治療。
朱患者:聽別人介紹說哮喘這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但以我的患病經歷而言,冬天倒不一定頻繁發作,這種情況是否可以在夏天進行治療呢?
史博士:哮喘的冬病夏治,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是冬天發病,夏天治療。哮喘并不像支氣管炎那樣在寒冷的環境中發作,大多數恰恰是在溫差較大的眷、秋季發作。春、秋兩季空氣中飄浮著數量較多的吸人性過敏原,可頻繁誘發哮喘,特別是過敏性哮喘。當然,夏季和冬季也可能發作哮喘。哮喘的冬病夏治,主要是指在緩解期應當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氣道過敏性炎癥,從而達到防止發作或根治的目的。西醫的方法是在發作季節前吸入色甘酸鈉等皮質激素,以控制和減輕氣道過敏性炎癥。中醫認為,哮喘緩解期有肺氣不足、肺脾氣虛、肺腎兩虛等類型,在緩解期采取對證調補和固本的治療措施,對于增強體質、預防復發有著積極的作用。
胡患者:有道是“藥補不如食補”。我一直很想嘗試一下食療的方法,以解多年的哮喘之苦。但我不知有無合適自己病情的食療方,也不了解具體的服用方法,很希望在這方面獲得專家的指導。
史博士:哮喘患者在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如能根據自身的病情適當配合一些食療措施,確實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預防復發。當然,具體方法要因人而異。①寒哮(咯痰色白多沫、面色晦滯等)患者應溫肺散寒、化痰平喘,可食用干姜茯苓粥。干姜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小火煎熬30分鐘,取藥汁與粳米100克混合,煮成稀粥,加食糖、細鹽、豬油適量即成。每日服熱粥2次,每次約100克,連服一月或更長時間。②熱哮(氣促胸悶、痰稠色黃、咯吐不利)患者應清肺化痰、降逆平喘,可食用定喘羹。先將白果10克、桑白皮15克人鍋煎熬3次,收取藥液300毫升待用。冰糖20克用少許水溶化后小火熬至粘稠。銀耳50克水發后,倒入藥液燉3~4小時,再加入冰糖水。每日2次,每次一小碗,連服7天。此外,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證型都有相應的食療方,可在醫生指導下加以選擇。
馬患者:我第一次發作哮喘就是由于吃甜食引起的,所以至今對過甜的食物還心有余悸。還有的病友與我不同,懼怕吃過成的食物。這是什么道理呢?
史博士:飲食過甜或過咸,確實對哮喘患者的病情不利。中醫所說的甜哮、咸哮,就是指由于進食過甜、過咸食物而引起的哮喘。過甜、過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肉、蜜餞、甜食等,都可生痰助熱,容易誘發哮喘,應當少吃或不吃。
任患者:我在平時的飲食上是相當注意的,因為我有過飲食不當而引發哮喘的經歷。有的病友則認為忌口不忌口問題不大。請問究竟需不需要忌口?應當如何忌口?
史博士:研究認為,某些食物確實能夠引起過敏、誘發哮喘。中醫所說的忌口,主要是指忌吃那些可能引起舊病復發、新病加重的“發物”,如水產品中的帶魚、黃魚、螃蟹、蝦等;肉類中的豬頭肉、狗肉等;蔬菜中的韭菜、秋茄;調味品中的蔥、蒜、辣椒、酒等。因為“發物”可以助火生痰,加重脾胃濕熱,致使哮喘發作。
周患者:由于需要忌口的東西比較多,我很為自己的日常飲食發愁,更不知道如何進行飲食調理。博士能不能給我們提示一下?
史博士:在急性發作期,特別是在哮喘持續狀態時,宜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并盡量多飲水,以利于痰液的排出。飲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實喘患者在緩解期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滋膩厚味食物,以免助痰生濕。虛喘患者在緩解期宜食有滋補作用的山藥、茯苓、苡仁、百合、蓮子等,以增強體質,減少或減輕發作。寒喘患者在緩解期宜食有溫熱作用的桂圓、紅棗、羊肉、生姜等。熱喘患者在緩解期宜食有寒涼作用的柿子、枇杷、雪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