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來信說,從上個月開始,他所在的公司要求員工每個星期天都加班,他平素身體就不太好,所以向公司請假,不想加班,但公司未批,李先生一氣之下沒去加班。后來,公司停了他的職,停職期間不發他工資,公司這種做法對嗎?
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延長工作時間。”協商達不成一致意見的,則應按照《關于貫徹<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執行,即企業若在勞動法限定的延長工作時數內延長工作時間,勞動者應當服從;若企業違反勞動法限定的延長工作時數,強迫再延長工作時間,勞動者有權拒絕。如果勞動者確因健康或家庭原因不能加班,企業不應強迫加班。李先生可到勞動仲裁部門提出申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怎樣辦理遺體捐獻
一段時間以來,遺體捐獻、器官捐獻的話題在媒體中討論得較多。一位退休教師認為捐獻遺體既可以使“生命延續”,又是有益于社會的事情,但不知怎樣辦理有關手續。
目前我國僅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部分紅十字會開展了此項工作。北京市現有的志愿捐獻遺體登記接受站分設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內。根據《北京市接受志愿捐獻遺體暫行辦法》的規定,無償捐獻遺體者需寫出申請,并到公證處免費辦理公證。登記接受站將依據公證,填寫一式四份的“申請登記表”,分別由登記接受站、捐獻遺體者、執行人(工作單位或家屬)、市紅十字會保留,并向正式登記者頒發“志愿捐獻遺體紀念證”,以作紀念。志愿捐獻遺體者百年后,執行人辦理死亡證明,并注銷戶口后,與登記接受站聯系,由殯儀館負責將遺體運送到登記接受站。需要說明的是,遺體捐獻與器官捐獻是兩個不同的范疇。捐獻遺體主要是為醫學生學習解剖學提供材料;而捐獻器官主要是為了移植,它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患者同意手術,醫院就可以不承擔責任嗎
張先生的母親由于腹部不適,到當地一家醫院看病。該醫院拍片后診斷為腹部腫瘤。張先生和母親攜帶診斷證明和X光片到外地一家大醫院住院治療。該院醫生未做進一步檢查,便決定為張先生的母親切除腫瘤。張先生的母親按照醫院的要求在手術單上簽了“同意手術”。醫生打開腹腔后卻未發現腫瘤。此時,張先生的母親住院已花去醫療費5000余元。張先生要求醫院賠償損失,可醫院認為手術是經患者及家屬同意才做的,拒絕賠償。那么,張先生母親的損失應當由誰來賠償呢?
這是因誤診而造成的醫療差錯。《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醫療機構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特殊治療時,必須征得患者同意,并取得家屬或關系人的同意并簽字。手術前患者及家屬在手術單上簽字是一種必經程序。作為醫院,手術前應為患者做進一步檢查,而該醫院直接按照其他醫院的診斷證明施行手術,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醫院應當承擔由此給患者造成的損失。另外,為張先生的母親作出診斷的那家當地醫院也應承擔因誤診給患者造成的損失。
賣打折商品可以不開發票嗎
郭小姐在某商場購買一批打折商品,付款后要求售貨員開具發票,售貨員以“打折商品不開發票”為由拒絕。售貨員這樣做對嗎?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購貨或服務發票是消費者在所購商品或接受的服務對自己造成損害時重要的索賠憑證。因此,消費者向經營者索要發票是合理合法的,而經營者出售打折商品拒不開發票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是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