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11月11日晚,青年張某在家喝魚湯時,魚骨頭不慎卡入食管內,當晚到某醫院求治未果。13日,五官科專家為他做食管鏡檢查,確認有魚刺樣物,用鉗子夾但未能夾住而滑落。醫院介紹說,當時醫生要繼續為他做食管鏡檢查,但病人沒同意,遂開了抗炎藥治療。以后的幾天內,病人一直吃藥,其間疼痛放射到背部,于24日又住進該醫院,醫院對其繼續進行抗炎治療。26日早上7點多,病人做霧化吸入時,突然吐血倒地,經醫生搶救無效死亡。
點評在日常生活中,魚刺、雞或鴨等動物碎骨、假牙、竹簽、鐵釘、硬幣等因誤咽卡在喉嚨或食管里是常見的事情。常見的致傷原因是用餐時進食過急,沒有細嚼慢咽,沒有注意食物中夾雜有魚刺、碎骨或竹簽等異物;松動的假牙或牙板在進食時脫落,若被誤吞則可卡在食管中川、孩將硬幣、證章等物放入口中嬉笑、玩耍,也可不慎被吞入食管;不良工作習慣者,將鐵釘、鋼針等含于口腔中作業而誤咽;企圖自殺者將金銀首飾、鋼絲、刀片、筷子等吞入食管。故預防咽喉或食管異物的最好方法是——進食時細嚼慢咽,有損壞的假牙要及時修復,教育小兒改正口含小玩物的不良習慣等。
魚刺、碎骨、竹簽等尖銳異物在吞咽時可以卡在咽喉或食管中;當人們被異物卡住后,會感到進食及飲水困難,并可有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及流口水等表現。文中提到的青年甚至被魚刺卡死,這是什么原因呢?這與人體咽喉部、食管及其周圍的臟器結構密切相關。異物本身可帶有病菌,其刺傷或劃傷咽喉或食管,可引起損傷部位的感染和炎拄;而在咽喉和食管周圍存在許多潛在的組織間隙,如咽后壁和食管周圍的間隙可通達胸腔內的心臟,氣管周圍、頸部兩旁的間隙可連通到頸部大血管、頸部重要神經等結構周圍。所以,一旦異物卡在咽喉或食管內過久,被卡部位可發生嚴重的感染和炎癥,甚至形成膿腫,再經過這些途徑擴散到重要的人體臟器部位,從而造成相應器官的損傷、甚至致死性病變。由于食管存在四個非常狹窄的部位:即入口處、與氣管交界處、與主動脈弓(即從心臟發出的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相鄰處、接近連接胃的部位,異物最常停留在這些地方。其中,尖銳的大魚刺、碎骨片等如到達和停留在食管內與主動脈弓相鄰處是非常危險的,不少人被這些異物卡住咽喉后,采用大口咽飯團、饅頭、韭菜等食物的方法企圖將異物推壓下去,這樣做雖然細軟的小魚刺可能僥幸被帶到胃里,但對大而堅硬的尖銳異物來說,這樣做就可能由此將異物推向組織深部,不但增加了取出異物的手術難度,更重要的是異物可能會刺破食管或大血管,造成嚴重的感染、食管氣管瘺(食物經此誤入氣管而導致肺部反復感染)、甚至致命性大出血。
異物一旦卡住咽喉和食管內應盡快取出,時間拖延越久,局部炎癥反應越重,并發其他病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此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先請別人用湯匙或牙刷柄壓住舌前三分之二的部分,在亮光下仔細察看扁桃體、咽后壁以及舌根部,發現異物后,用鑷子或筷子準確夾住取出。如果病人咽部反射強烈,惡心厲害而難以配合,可以讓病人作哈氣動作,以減輕不適。如果確認魚刺很小且扎在口咽部而不便取出時,可試用一粒烏梅(去核)加砂糖含化,促使魚刺軟化。當然只要條件允許,當各種質硬而尖銳的異物卡在咽喉或食管里時,最安全和正確的方法是:首先禁食,同時盡快到有條件的醫院耳鼻咽喉科進行檢查,咽喉部的異物多可在局部麻醉下,采用專用器械取出;如異物已到達食管內,則可先行吞少量含棉絲鋇劑的x線透視或攝片檢查,明確異物所在部位,再用硬質金屬食管鏡插入食管內將異物取出。如果異物為有倒鉤的假牙,考慮在食管鏡下不能安全取出、或異物已刺破食管損傷胸腔內臟器、或已造成胸腔內感染等情況,還需及時由胸外科行開胸手術取出。
傳統的喝醋消除魚刺的方法并不可取,也沒有科學依據,這種做法的初衷是考慮醋酸有脫鈣作用,可將魚刺或碎骨片軟化,但這需將骨片放入醋酸中浸泡很長時間才能實現,故僅僅喝醋不可能達到理想效果,并可能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