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翔
編者按:“給年輕父母的百條建議”這個欄目自1996年開設后,為家長提供了許多育兒方面的可行建議,如“愛和笑容能使孩子變美”、“孩子,我的老師”等等,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作者——教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家庭教育專業研究生導師陳健翔老師曾先后收到過七八百封讀者來信,或交流感想,或真心求教。兩年前,因陳老師工作繁忙,這個欄目令人遺憾地停辦了一段時間。現在,應讀者朋友們的一再要求,我們決定再次開設本欄目。
希望家長能夠把您對本欄目的建議或您在教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寫來,陳健翔老師將在刊物上或通過互聯網給予答復。地址:100875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電子信箱:chenjianxiang@sina.com.cn或chenjianxiang@clever.com.cn
茫茫宇宙,地球不偏不倚,恰好處于那樣一個合適的位置,諸多因素又那樣巧合地作用,經過50億年,才終于孕育了生命。而我們此時又無比幸運地作為最有智慧、最有能力的人類生存著,這實在是宇宙給予我們的最大恩賜。這樣來之不易的生命,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珍惜嗎?
有人曾經估算過,迄今為止,地球上總共生活過大約1060億人。我們現在有的61億人,占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總人數的5.7%。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每一個人,是現存世界的61億分之一;是整個所有人類的1060億分之一。這樣的一種對照,使我們有一種健全的“類的歸屬感”。我們既不會病態地貪戀生命,更不能病態地菲薄生命。生命,是我們贊賞與熱愛的朋友。
一個新生命從醞釀到誕生,蘊藏著豐富的含義。其中滋味,身為父母最有體會。與孩子一起贊賞生命,愛護生命,是高尚的事,是對宇宙的回報、對歷史的尊重、對未來的期許。愛生命,不單單是愛自己的生命,還要愛別人的生命。應當幫助困難、不幸的人,使他們能夠在我們的關注與撫慰下贏得勇氣,堅持生活下去。人只有在社會中,在與他人的共存中,才能體會生命的快樂。用自己的生命幫助另一個或更多的生命,是自身價值的最大體現,是生命的極至輝煌。那種由心底彌漫的幸福,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最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歐洲地區35個國家的15200名9歲至17歲的青少年進行了題為“青年的聲音”抽樣調查,目的是了解孩子們對自身權利和生活狀況的評價。調查結果表明,79%的意大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很愉快,47%的孩子認為家庭環境非常好,對自身權利和生活狀況感到滿意的百分比在35個國家中排在首位。
為此,意大利的孩子被認為是歐洲最幸福的孩子。令人深思的是,調查結果顯示,意大利的孩子最具有為他人著想的精神。在問及他們的理想時,長大想當醫生的人數占首位,原因是為了挽救人的生命。心中有了愛,責任感就會發芽膨脹;心中無愛,就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負責任的家長才會培養出有責任心的孩子。有了責任的意識,就懷有了報答的心與奉獻的精神。“當一個人知道自己能對他人、對周圍世界產生影響,他一定會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給孩子強烈的暗示,對他說“你的存在很重要,父母多么愛你,朋友離不開你,沒有你地球會少一種顏色,減一分質量。
而這一切又全是因為你的存在與成長、付出與努力。”這時孩子會自然地產生一種美妙的感覺——我的生命關系著大家的幸福,我愛著,被愛著,所以我將永遠存在!然而,現實生活畢竟是殘酷的。對于孩子,危險與不幸總是在伺機而動,學會保護生命才能進一步珍愛生命。首先,生命在于運動。要珍重身體,家長與孩子最好一起鍛煉,盡可能地多運動,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擁有健康的體格是最根本的。其次,生命在于思想。生命因為思想和精神而絢麗,要保持孩子精神世界的健康,促進孩子的思想發育。第三,生命在于和諧。孩子的身體與心靈、感性與理性、知識與人格應當得到和諧發展。第四,生命在于平衡。要教育孩子科學調適不良情緒,合理釋放消極情感以達平衡。平衡是人可依賴的最重要的內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