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多哈會議)于11月9日至14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大會通過了《部長宣言》、《關于烏拉圭回合協議執行問題的決定》和《關于知識產權與公共健康問題的宣言》等文件,決定啟動新的全球多邊貿易談判,并正式批準中國加入WTO,此次會議將對當前及今后的多邊貿易體制和世界經濟體系產生深遠的影響。
六大議題和主要成果
會議期間,142個成員的代表就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的一系列議題和目標進行了艱苦磋商。在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協議的執行、農產品補貼、知識產權與公共健康、環境與貿易、反傾銷與反補貼以及投資和競爭政策等分歧最大的六個議題上,經過通宵達旦的談判和協商達成共識。根據《部長宣言》,新的全球多邊貿易談判將于2005年1月1日前結束。
首先就知識產權與公共健康問題取得突破。知識產權與公共健康問題是多哈會議面臨的一大棘手問題。如何既要讓發展中成員能以低廉的價格買到醫治艾滋病等疾病的“救命”良藥,又要照顧到研究與開發新藥的發達成員的知識產權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次會議首先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突破。12日晚,由墨西哥經濟部長德韋斯提出的《關于知識產權與公共健康問題宣言草案》得到了各方的認可,各成員同意在重視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情況下支持公眾健康,意味著各成員可以在發生公共健康緊急狀況時采取突破藥品專利保護的措施。
農業補貼問題。歐盟長期以來對農產品實行高補貼政策,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大趨勢下,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對和壓力。美國及凱恩斯集團(由以農業出口為主的15個國家組成)極力反對歐盟的農產品補貼政策,而發展中國家則要求發達國家進一步開放農業市場。在普遍受到各國保護的農業問題上,斗爭一直十分尖銳。此次會議在文件中指出,關于農業問題,世貿組織成員將進行全面談判,目標是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市場準入機會,削減各種形式的出口補貼;遠期目標是分階段取消補貼,大幅度削減造成貿易扭曲的國內支持措施。發展中成員可以采取特殊措施和有所區別的處理法。
烏拉圭回合協議實施的結果問題。由于在前幾輪多邊貿易談判中,發達成員占據主導地位,因此造成了許多談判結果的不平等。烏拉圭回合中的許多貿易自由化原則就是西方國家根據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較少考慮發展中成員的利益,有關協議的執行也十分不力。如,烏拉圭回合《多種纖維協議》規定2005年前取消紡織品進口配額,但目前為止,只取消了1/5的配額,遭到以印度為首的廣大發展中成員的反對,它們敦促發達成員加快開放紡織品市場,堅持在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時,先落實烏拉圭回合協議的執行情況。通過此次會議,世貿組織將建立一個特別的談判機制,與世貿組織的相關機構一起負責烏拉圭回合協議執行的談判工作。
貿易與環境問題。有關貿易與環境問題談判的阻力主要來自歐盟,歐盟堅持新的多邊貿易談判應包括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發展中成員則擔心歐盟借此實行綠色貿易保護主義。關于貿易與環境問題,各成員同意就現行世貿組織條款與多邊環境協議中有關條款的關系舉行談判,并削減或消除環境產品和服務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第一次把環保問題列入多邊貿易談判日程。
反傾銷與反補貼問題。這是美國的關切所在,起初美反對談判這一問題,目的是要對其認為有傾銷和補貼傾向的成員保留單邊制裁的權利,但后來立場出現松動。根據此次會議發表的文件,世貿組織成員將繼續就反補貼和反傾銷等議題舉行談判。
貿易與投資規則、競爭政策等新議題。關于貿易與投資、貿易便利化以及貿易與競爭政策之間的關系,各成員同意在下一屆部長級會議上討論是否在這些領域發起談判。在此之前,將做一些基礎性的準備工作。
同意啟動新的談判的原因
此次會議歷時六天(推遲了原定的閉幕時間),參加會議的部長們也是夜以繼日地談判,主要目的就是想就發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達成一致。促使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
(一)西雅圖會議的失敗給WTO本身帶來巨大的挫折,使其經受不起再次失敗的打擊。總干事穆爾在會前警告說,一旦不能就未來的工作框架達成共識,將對世界貿易組織的價值帶來很多問題。他還說,部長們要做出的決定將直接影響世貿組織在未來幾年中是否還是全球貿易政策所關注的中心。西雅圖會議失敗后,各方積極汲取經驗教訓,很早就開始了本次會議的準備工作。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拉米在會前表示,需要在多哈會議上確定談判議程的有關貿易問題僅有20%有待解決,而西雅圖會議時有一半以上的問題沒有解決。穆爾在閉幕式上說,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部長們的努力挽救了世界貿易組織。實際上,不僅是世界貿易組織本身,任何一個成員方也都難以承擔會議失敗的責任。美國、歐盟、日本和印度作為本次會議的主要談判方,在最后一刻都放棄了強硬的立場,做出了妥協。
(二)9.11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各方都期望發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使世界經濟擺脫困境。美國遭到恐怖襲擊,全球經濟放緩,國際貿易急劇下降。據WTO最新統計,2000年全球貿易增長率為12%,而2001年預計只增長2%,發起新的多邊貿易談判已成為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的共同愿望。人們普遍期盼通過發起新的貿易談判給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并提升受到恐怖事件打擊的經濟信心。據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在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減少1/3的貿易障礙,將會刺激世界經濟每年增長6130億美元,如果全球完全消除貿易障礙,這將會刺激世界經濟每年增長1.9萬億美元。雖然這些利益不可能馬上兌現,但對重筑對世界經濟體系的信心至關重要。
(三)貧困化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劇,也日益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根源。據世界銀行統計,當前全球有10億人口日平均生活費不足1美元,16億人口日平均生活費不足2美元。在基本生活都難有保障的前提下,何談醫療、教育和其他。9.11事件也從一個側面提示國際社會,應對貧困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本次會議首先在發展中國家所關心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上取得突破,說明國際社會已日趨重視發展中國家的基本要求并認真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四)發展中成員的力量逐步壯大以及在談判意識上的覺醒,使全球貿易談判正在向平衡化的方向發展。目前發展中成員已占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總數的80%以上,其余未加入的也全部都是發展中經濟體與轉軌國家。可以預計,發展中成員的力量還將逐漸增強,在與發達成員打交道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隨著其談判能力的提高和對世貿組織規則的熟悉,將越來越在多邊貿易談判中掌握主動,使發展中成員的利益得到更公正的體現。
中國入世的影響和會議的意義
發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和中國入世是此次多哈會議的熱點,同時也分別是會議的難點和亮點,從而也是本次會議的意義所在。
會議同意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向人們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有利于保持貿易自由化的勢頭,增強人們對世界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經濟全球化使南北差距擴大、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形勢不穩、亞洲一些國家經濟更加困難的情況下,就新的多邊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將抑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促進市場開放,最終使各國受益。
經過15年的艱難談判,中國終于在多哈會議上被接納為世貿組織的成員。由于中國為世界第七貿易大國,同時又在當前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環境中經濟快速平穩增長,因此中國入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中國入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積極的。具有13億人口和國內總產值達到1萬多億美元的中國向世界開放市場,必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有利的影響,弱化在不景氣狀況下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多邊貿易體制的健康發展。中國入世還將為地區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有利于東亞地區的經濟穩定與復蘇。
中國入世將強化發展中成員的立場。占世界人口20%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發展中成員的力量將大大加強。各方普遍期待中國發出支持新的貿易談判的強烈呼聲。中國作為此次會議的觀察員,在會上明確闡明了對發起新的多邊貿易談判的主張。中國支持在充分考慮發展中成員的利益和合理要求的基礎上,啟動新的多邊貿易談判。新的談判的目標應當是:第一,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第二,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第三,有利于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利益的平衡。相信這些目標必將在新的多邊貿易談判中得到體現。
然而,由于成員間分歧較大,未來談判的路途不會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