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10月6日,阿根廷副總統阿爾瓦雷斯因在反腐敗問題上與德拉魯阿總統不能達成共識而辭職。此舉使德拉魯阿政府的威信大大下降,因此國際投資者越來越擔憂阿根廷會不會公開宣布無力償還1400多億美元的外債以及對阿根廷比索進行貶值。
上述兩個擔憂不無道理。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的“導火線”是政府宣布無力還債,而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亞金融危機則是在貨幣貶值后爆發的。如果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其鄰國巴西必然受到影響。一旦巴西受到影響,整個拉美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會放慢,進而制約美國經濟的復蘇。
令人欣慰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2000年12月向阿根廷提供了總額達400億美元的一攬子援助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危機的發生。然而,人們對阿根廷經濟形勢的憂慮并沒有因此徹底消失。
貨幣局匯率制度:功過是非
事實上,阿根廷經濟的不景氣已有近三年的時間了。1999年,它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4%,2000年又下降了0.3%;失業率也居高不下,2000年高達15.1%;公共部門赤字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98年的1.4%上升到2000年的2.0%;外債則從1997年的1250億美元擴大到2000年的近1500億美元。
阿根廷的經濟問題與一系列內外因素有關,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它實施的貨幣局匯率制度。80年代末,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率一度超過20000%,整個國民經濟陷入了極度混亂之中。當時在任的財政部長卡瓦略認為,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濫印鈔票,并以此來彌補巨額財政赤字。此外,地方政府還不斷地向地方銀行借錢,而地方銀行則依賴于中央銀行的再貼現,從而使中央銀行的赤字成為公共部門赤字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這一赤字基本上是用增加貨幣供應量的方法來彌補的。因此,如能阻止政府隨意開動鈔票印刷機,那么通貨膨脹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基于這一推理,卡瓦略制訂了著名的“兌換計劃”。1991年4月,國會通過了該計劃,并使之成為法律。
“兌換計劃”的主要內容是:(1)比索與美元的匯率固定在1:1的水平上,外匯買賣依然不受限制;(2)貨幣基礎完全以外匯儲備作保證;(3)中央銀行不得彌補政府財政赤字;(4)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交易活動所需的比索可自由兌換。由此可見,“兌換計劃”的核心是以法律手段來確保比索與美元的匯率。國際社會將阿根廷的這種釘住匯率制度稱為貨幣局匯率制度。
為了不使“兌換計劃”中途夭折,政府還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對國有企業實施私有化,以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第二,通過提高稅率和打擊偷稅漏稅等措施來增加稅收;第三,通過發展生產和放松對進口的限制來擴大供給。
實踐證明,阿根廷的“兌換計劃”在降低通貨膨脹率方面是十分成功的。1994年,消費品價格僅增長了3.9%,為40年來的最低點,最近幾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經濟部長卡瓦略也因制訂“兌換計劃”而名聲鵲起。
然而,由于比索釘住美元,美元的堅挺使比索的幣值越來越高估,對阿根廷出口貿易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阻礙了阿根廷經濟的發展。2000年12月的IMF援助雖然使阿根廷避免了危機,但阿根廷經濟并沒有走出陰影。
匯率雙軌制:靈丹妙藥?
為了拯治阿根廷經濟,阿政府再次啟用卡瓦略為經濟部長。卡瓦略上臺不久,立即要求國會通過一個名為“競爭力法”的經濟調整計劃,力圖使阿根廷經濟盡快走上復蘇之路。針對比索高估的問題,卡瓦略提出對匯率制度進行調整。調整的主要內容就是實行雙軌匯率制,即比索同時與美元和歐元掛鉤。2001年6月15日,阿根廷政府宣布,自2001年6月18日起,比索的雙軌匯率制正式實施。
歐盟是阿根廷的主要貿易伙伴之一,匯率雙軌制的實施有利于阿根廷擴大對歐盟的出口。但是雙軌制也被看作是比索的變相貶值。許多人甚至認為,阿根廷的貨幣局匯率制度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因此,政府在宣布實施匯率雙軌制后,阿根廷和巴西的金融市場一度出現較大的動蕩。
對于匯率雙軌制的實施,國際社會另有看法。人們普遍認為,當前阿根廷的經濟衰退,除了“兌換計劃”使比索高估以外,還與龐大的財政赤字導致利率居高不下和抑制投資有關。因此,阿根廷不僅要糾正比索高估的問題,還要努力改善財政狀況。卡瓦略雖然在增加財政收入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在減少財政開支時則顯得束手無策。其原因是:第一,長期以來阿根廷的政府部門十分龐大,要在短時間內加以精簡是有很大的難度;其二,效率低下的稅收機構和社會保障部門被卡瓦略的政治對手控制著。
前景不容樂觀
關于阿根廷經濟形勢的前景,目前國際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評論。比較樂觀的看法是,卡瓦略是一個能人,他上臺后已經成功地避免了危機。盡管目前的形勢依然令人擔憂,但卡瓦略實施的一些政策有望在一年時間內使阿根廷經濟走出衰退。與此相反,許多悲觀者認為,盡管卡瓦略是一個治理90年代阿根廷通貨膨脹的“魔術師”,但面對目前的經濟形勢則拿不出有效的技巧和“戲法”。因此,阿根廷這顆“定時炸彈”早晚要爆炸。
誠然,阿根廷能否遇到金融危機尚是一個未知數,可是根據目前的形勢,至少我們不能過分樂觀,其理由是:第一,2002年是阿根廷還債的高峰期,匯率雙軌制的“滯后效應”(匯率雙軌制實施所產生的效果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時滯”才能充分體現)在明年將更加明顯,即比索貶值后,將加大阿根廷政府還債的難度;第二,阿根廷經濟的問題,除幣值高估以外,還與投資不振密切相關。而投資不振的原因則是財政失衡導致的高利率政策;第三,在如何實現財政平衡等一系列重大的經濟問題上,政府與國會尚未達成共識;第四,評估資信等級的美國穆迪公司,最近降低了阿根廷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資信,這使得國際投資者更加憂心忡忡;第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都已經表示,它們不會給予阿根廷以大量援助。美國財政部的一些官員甚至說,向阿根廷提供援助是一種“浪費”;第六,盡管最近幾個月工業生產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消費者的信心仍然不足,因此通貨緊縮現象還是很嚴重。
總之,阿根廷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美國《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說,下一次危機不論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發生,都可能比過去的歷次危機更難控制。但愿美麗的探戈之鄉不會成為引爆金融危機的“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