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正全力推出國家導彈防御計劃(NMD),盡管布什政府一再聲稱這一計劃主要是針對伊拉克等\"無賴國家\"的,但隨著這一計劃的進一步發展,勢必對中國未來的核戰略形成極大挑戰。中國在戰略方面如何應對,將關系到亞太乃至世界格局的穩定和中國國內的改革開放前景,不能不細察之。
美國:包藏禍心
許多共和黨強硬派認為,正是當年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使得\"邪惡\"的蘇聯帝國垮臺。在他們看來,冷戰結束后建立一個保衛美國的核防御盾,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又有重要的象征意義。盡管美國政府強調著手建立導彈防御計劃是針對所謂的\"無賴國家\",但美國大多數亞太問題專家相信,該計劃真正要對付的是中國,對這點美國極端保守派毫不隱諱。在保守派看來,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強大,必會挑戰美國的亞太乃至全球安全格局。保守派堅信,中美數年內將在臺灣海峽發生軍事對抗,如果美國不早做準備,將來勢必要輸掉在臺灣海峽的這盤棋,進而從根本上動搖美國在亞太營造圍堵中國的戰略部署。
美國的極端保守派試圖通過實施導彈防御計劃引起中國的核軍備競賽,他們預測,中國將會發展相對廉價的進攻性核武器,以數量上的優勢突破美國的導彈防御體系。保守派希望通過這種軍備競賽打亂中國的經濟發展,像當年拖垮蘇聯那樣拖垮中國,甚至使中國四分五裂,從而徹底排除中國未來對美國形成全球戰略挑戰的可能性。
多數中國問題專家相信,美國當年以經濟實力為后盾,通過和蘇聯進行星球大戰核軍備競賽,從經濟上拖垮了強大的蘇聯,今天如果中國采取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戰略,美國就有能力通過新的軍備競賽,逼中國一步一步走上蘇聯的老路。眾多對華友好的中美關系專家,非常擔心中國自覺不自覺地上了美國極端保守派的當。
中國:沉著應對
冷戰結束到現在,中國在中美關系以及國際新格局形成的過程中所取得的勝利和成果,主要還是依賴中國日益崛起的經濟實力和潛在的貿易市場。美國幾乎所有的中國問題專家都相信,1989年之后,如果沒有兩國間的經貿關系和中國潛在市場對美國工商界的巨大吸引力,中美關系很可能今天仍停留在隔絕或冷戰的狀況。歷史經驗清楚地告訴人們,要化解美國極端保守派的險惡用心,仍要像1989年之后打破美國對中國的制裁那樣,采取最得力的戰略:以非對稱性的經貿戰略,對付美國的核戰略,堅定不移地加強中國對外經貿紐帶,而絕不能讓美國極端保守派牽著鼻子走。
(1)發展才是硬道理。繼續韜光養晦,避免和美國正面對抗,避免在國際事務中當頭。正確的策略并不損害國家的尊嚴。一國經濟實力的上升,才是國家尊嚴提高的最堅實基礎。
(2)調整對外資金、技術和市場依賴的方向,適度降低對美國的依賴,近中期內向歐洲和亞洲市場調整,中遠期則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亞洲市場。
(3)為美國在華企業創造更好的投資經營環境,鞏固和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的中美經貿紐帶。只要中美經貿關系持續發展,中美政治關系在經過一段起伏后將會隨之改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把經貿關系和政治關系長期分離處理。
(4)以中國潛在大市場為動力,早日著手建立亞洲自由貿易區,先從雙邊以及大中華經濟圈的角度著手,進而擴展到中國周邊國家和整個亞洲。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亞洲自由貿易區建立起來,任何對中國的圍堵政策都將不攻自破。
(5)盡早建立亞洲統一貨幣體系。從國際經濟格局發展的趨勢看,貨幣一體化是和區域貿易自由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方面歐盟走在了前面,部分拉美國家也已經開始了用美元代替本國貨幣的進程,西半球美元貨幣體系正在悄悄發展。經濟最活躍的亞洲地區如果在貨幣一體化進程中被世界拋在后面,亞洲的大國都將在未來的國際經貿格局中處于被動地位。雖然在經貿和貨幣一體化方面亞洲還存在重重困難,但只要各國求大同、存小異,就一定會取得進展的。亞洲是中國的國際依托,中國應采取更積極的態度,促進這一進程的發展。
實際上,美國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對布什的導彈防御計劃和他上臺后的對華強硬政策提出多方面的批評。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加藤撰文指出,如今美國大企業1/3的盈利來自海外,國際上每天外匯交易量高達1.6萬億美元。經濟一體化是未來國際格局發展的總趨勢。布什上臺后只照顧軍工等少數企業的利益,對華采取不負責的強硬態度,已經引起美國企業界的廣泛不滿,對美國企業界來說,人為的政治糾紛對經貿發展勢頭的破壞,是他們難以接受的噩夢。近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主管,通過各個層次向布什政府呼吁,要求慎重處理中美關系。
不少中國問題專家相信,只要中國把握中美關系發展的戰略方向,對策得當,美國極端保守派目前鼓吹的導彈防御計劃,不但解決不了美國人對大規模殺傷武器襲擊的擔心,數年后很可能會和目前布什政府實施的對華強硬政策一起,成為歷史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