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臨湘市中醫院推拿科 (414300)
關鍵詞 骶骼關節錯縫 整復手法 按摩治療
骶髂關節是由骶骨與髂骨的耳狀關節面組成的微動關節。由于各種原因而致骶骨和髂骨扭錯 ,致突起的凹陷部排列紊亂,失去其原有的正常解剖位置關系,出現以下腰部一側疼痛,甚 者向足跟或腹股溝處放射,脊椎側彎、咳嗽打噴嚏疼痛加重,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病證。 臨床上較常見,其它治療手段效果不佳,我們采用手法治療骶髂關節錯縫62例,療效滿意, 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2例病人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均在18~62歲,其中25~45歲最為多見;病程最 長者2年,最短者2天;病位右側者40例,左側22例。
2 治療方法
2.1 患者俯臥,醫者站于患側,在骶髂部、腰臀部施以滾法治療,配合按揉八逷、環跳、 大腸俞、關元俞諸穴以及患下肢后伸法,手法宜輕、柔,以放松患側肌肉為主。
2.2 一醫者站于患側,雙手壓住患側骶髂部,一醫者雙手握住患肢踝部,兩手均用力,囑 患者雙手抓緊床沿,然后兩醫者同時用力,在整復時可聽到復位關節的彈響聲。
2.3 患者俯臥,醫者站于患側,在骶髂部用擦法,以舒適熱感為度。
2.4 復位原則:要掌握輕、準、穩、巧四字,手法用力中心在骶髂關節,手法沉著有力 ,快速而不粗暴,復位后要病人臥床休息,最好兩髖兩膝屈曲臥床休息,足夠的休息不僅僅 是解除癥狀而且是預防復發的重要事項。要避免新的損傷因素,以防造成習慣性骶髂關節錯 縫。
3 療效標準及結果
根據1993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的《中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3.1 標準:痊愈為臨床癥狀和陽性體征消失,恢復原有工作,功能恢復正常;顯效為臨床 癥狀和 陽性體征大部分消失,可恢復工作;但勞累或劇烈活動有輕度不適;無效為臨床癥狀和陽性 體征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62例病人中,經手法治療痊愈者58例,占總數的93.54%;顯著者4例,占 總數的6.46%,無效者0,總有效率為100%。
4 典型病例
張某,男,50歲。1998年8月30日,由家人攙扶就診。主訴:腰臀部伴腹股溝放射痛5日。19 98年3月19日無明顯誘因而出現腰痛,逐漸發展到臀部、右腹股溝放射痛。經多家醫院治療 無明顯療效,故來我科求治?;颊咄纯嗝嫒荩贾桓抑?,以手扶住患 髂,查:脊柱側彎,取健側坐位,4字試驗(+),骨盆分離試驗(+),經以上手法治療2次 痊愈,恢復原有工作,半年后復查,一切正常。
5 討論
整復法治療使扭錯的骶髂關節恢復其原有的正常解剖關系而達到臨床治愈。取八逷、大腸俞 、關元、環跳諸穴,按、揉、滾等法具有舒筋通絡,行氣止痛的作用,配合擦法達到活血祛 瘀的目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復法治療骶髂關節錯縫,簡便易行,不受地點時間、設備 的限制,治療只需手法熟練,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廣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