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鎮平縣按摩醫院 (474250)
關鍵詞 股骨頭壞死 病因 特點 按摩治療 斜扳法 牽引法治 療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由于多種原因造成股骨頭的血液供應被破壞,導 致單側 或雙側下肢疼痛及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嚴重者生活難以自理。近年來,該病較為多見, 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共收治本病患者19例,療效基本滿意,現介紹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公務員3例,司機7例,個體戶2例,工人2例,教師 3例,農民2例;年齡最大60歲,最小19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4個月;單側壞死者7例,雙 側壞死者12例。早、中期患者16例,股骨頭塌陷者3例,單純壞死者9例,合并腰椎病者10例 。
2 病因病機
該病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2.1 長期大劑量服用激素藥物,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可使脂肪在肝臟中沉積,造成高血脂 癥 ,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管壁上,出現脂肪栓塞,引起血管梗阻,或是血液處于高 凝狀態及血管有炎癥,特別是在膠原性疾患中,極易造成血管栓塞及骨壞死。長期服用激素 藥物還可引起骨質疏松,導致股骨頭塌陷。
2.2 局部閉合性外傷:局部外傷后,軟骨破裂、撕脫,骨頭表面充血水腫,愈合后疤痕 組織形成,血管壁粘連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2.3 過度飲酒:過量飲酒引起機體胰酶釋放,造成脂肪壞死,繼而鈣化,出現骨的硬化病 變。另外,酒精中毒,可導致過性高血脂癥,合并血液凝固性改變,可使血管堵塞,造成骨 缺血壞死。
2.4 醫源性及其他(如紅斑狼瘡、血管疾患):在治療過程中,不同程度損害血管壁,直接 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另外,潛水員、登山員,股骨頭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直接影響其 血液供應,導致股骨頭壞死,但臨床發病率較低。
3 臨床表現
早期臨床癥狀不甚明顯,多在拍照X線片時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再次外傷后,患者髖 膝關節疼痛,持續性或間歇性內收肌疼痛,行走困難或跛行,疼痛持續性加??;雙側患者可 見疼痛同時發作或進行性加劇,仰臥時內收外展困難,行走時,依賴助行器。
4 血液循環特點
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來源于腹主動脈,腹主動脈下行稱為髂外動脈,股動脈續接骼外動脈,在 腹 股溝處分為股深動脈(分為旋骨內、外側動脈)和股淺動脈,它行向后內下方,分支營養大腿 諸肌。具體說,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有3個來源:
4.1 股圓韌帶的小凹動脈。它只供應股骨頭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頭后凹窩部。
4.2 股骨干的滋養動脈升支,對股骨頸的血液供應很少。
4.3 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頸的主要血供來源。在股骨頸基底部關節滑膜反折處 ,分成三組血管進入股骨頭,即骨后外側動脈、干骺端上、下側動脈,骺外側動脈供應股骨 頭 的4/5~2/3地區,旋股外側動脈的供血量要比旋股內側動脈少。旋骨內、外動脈的分支在 股骨頸基底組成一個動脈迂環,有人認為,旋骨內側動脈的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乏血性而壞 死的主要因素。
5 治療
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止痛,加強血液循環,促進骨細胞再生,恢復關節功能。
5.1 按摩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患者左側,(以右側股骨頭壞死為例,若雙側患者應分 別處理)雙手掌沿腰部脊柱兩側推至骶骨,然后分推至股骨大轉子處3~5遍,單掌摩揉以上 路 線5~7分鐘,點按肝俞、脾俞、腎俞搓擦八逷穴,以患者有溫熱感為度,晃撥臂部肌肉,拇 指靜壓環跳,拇指橫撥承扶,拿揉大腿后肌群。
患者側臥位:患側在上,醫者立于患者后側,以股骨頭為圓心作環形摩法(有鉆孔者,應放 大圓點),以局部有溫熱滲透感為度,接著用掌根叩擊5~7遍,股骨頭塌陷者慎用,拇指彈 撥股骨大轉子與髂前上棘的連線3~5遍。
仰臥位:醫者立于患側,摩揉小腹點按天樞、大橫,由膝關節處向心推大腿前側、外側至骨 盆上緣,拿揉大腿前外側肌群,點壓股動脈走行路線,壓放氣沖,反復點按天樞、大橫穴, 患肢膝關節屈曲、外展,醫者在手掌根揉撥患者大腿內收肌群,向心推5~7下,掌心點壓血 海,然后用手掌推、揉、摩內收肌群。
斜扳斜牽法:患者仰臥自制牽引床,胸衣固定胸部,踝套固定雙踝關節,連接器連接踝套與 牽引 墜,使病人進入牽引狀態,搖動牽引柄,讓床面在床體上傾斜上升30~60°,牽引力度應根 據患者病情而定,極限量60kg,牽引時間每次30~40分鐘。
6 療效評判
6.1 療效標準:痊愈為患肢癥狀完全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正常,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 顯效為患肢癥狀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有不同程度障礙,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好轉為患 肢癥狀基本消失,活動范圍有不程度改善,X線片得查有新骨組織顯現;
無效為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改善。
療效結果:本組病例治療時間最短20天,最長7個月。
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約需2~3個療程。
痊愈8例,42.1%;顯效4例,占21%;好轉5例,占26.3%;無效2例,占10.5%,總有效率89.4 %。
7 典型病例
劉某,男,47歲。4個月前下車時不慎跌倒,臀部著地,次日疼痛,至某醫院就診, 給予局部封閉,內服消炎、激素藥物,持續7天后停藥,雙髖關節仍有疼痛,繼續服用半月 , 疼痛消失,1個月后癥狀再度復發且髖關節內收受限,X線片檢查雙側股骨頭骨骺線處可見細 長、不規則、銳利、密度減低線,骨小梁無通過。診斷: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輾轉多處保守 治療不佳,于1996年5月14日來我處就診。經詢問患者平素好酒,采用上述方法治療20天后 ,臨床癥狀消失。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下仍有密度低線。建議病人繼續治療,加強鍛 煉。3個月后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密度有所增高。6個月后復查,股骨頭表現光滑,無 特異,1年后追治無復發。
8 討論
目前,該病尚處于研究探索階段,國內外學派不同,對該病的認識不盡相同,X光學將本 病臨床分為4期,即軟骨下溶解期、股骨頭塌陷期股頭修復期、股骨頭脫位期。
因脫位股骨頭破壞,缺損嚴重,修復無望,多采用手術治療,故不屬本組討論內容之列。
股骨頭壞死主要是由于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醫者認為該病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在治療過程中,以\"加大循環流量,加強循環動力,加快血液速度\"為根本,依照供應股 骨頭血液循環的血管走向反復壓放天樞、大橫、府舍、氣沖、箕門等穴,使用搓、擦八逷等 穴。另外,長期服用激素或飲酒,可使脂肪在肝臟中沉積,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 血管壁上,引起血管梗阻,故選用輕揉、推、摩等手法來軟化血管,增強彈性,以達到疏通 經絡、管腔的目的,對于股骨頭塌陷者,在股骨頭鉆孔術的基礎上,選用以股骨頭為圓 點作環形摩法,加強藥物的滲透性,使藥力直達病所,以求新骨形成。
祖國醫學認為\"肝藏血,脾統血\",故選用肝經的箕門、血海、三陰交,脾經的天樞、大橫 、 府舍等穴。\"腎主骨生髓……\",故選用腎俞、大腸俞、八逷等穴。中醫有\"氣為血帥, 血 為氣母,氣行血行\"之說,股骨頭又處于足陽經走行之位,因此,選用陽經之穴以平衡陰陽 ,調和營衛,改善循環。
斜扳牽引可使患者機體得到充分放松,擴大股骨頭鈍面與髖臼窩之間的間隙,減少刺激性 摩擦,為新骨組織出現創造環境。通過下肢牽引,還能使患者內收肌痙攣得以舒展,此外, 該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疾患,該牽引法對擴大腰椎間隙,緩解腰部癥狀同樣有良好 的治療效果。
依照中醫\"藥食同源,以臟補臟\"的理論,在治療時,患者可內服動物骨骼湯,配加中草藥 :當歸、黃芪、條參、黨參、杜仲、牛膝等食補法。
參考文獻
陸格樸,胥少汀,葛寶豐,等主編.實用骨科學.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072~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