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月前,永井廣之和太太在家收看電視新聞:橫濱一家醫院竟對兩名病人實施了張冠李戴的手術——有心臟病的被割去了肺部的一部分,而替肺部有問題的病人施行了心臟手術!當時,永井太太還驚嘆:“怎會有這種事發生?”孰料一個月后,永井太太到醫院接受例行的手指手術后,護士竟把腐蝕性的“防腐劑”混合鹽水注入體內,讓永井夫婦從此生死相隔,痛不欲生的永井君再也無法挽回太太的生命。而這樣不可思議的恐怖事件在日本并不少:護士誤把酒精加進一名17歲少女的呼吸器中令她不治而亡;醫生因看錯電腦記錄而開錯藥,導致一名48歲的女病人吃藥后死亡;嬰兒服用了醫生開出超正常10倍的抗生素,被迫切去多個手指!由于日本醫生的傲慢與專制釀成了多宗人間慘劇。
人命只值1600元
失去太太的永井并非一開始就被告知真相,因為在日本,只有病人自己才有權閱讀病歷,即使病人死了,其親人也不可查核病歷,而醫生不直接告訴病人已患絕癥的做法沿用至今。對永井太太的死,護士說病情在吊鹽水后起了變化,而院方則聲稱她死于一些“無法說明”的原因。覺得事有蹊蹺的永井在數月后,輾轉拿到了太太的醫療報告,才發現當時被人擺布而放棄驗尸是最大的錯誤,隨即向警局報案。
然而,就像其他同類案件一樣,出錯者所受的懲罰很輕:涉案的一名醫生只因沒有及時報告病人死亡而被罰相當于人民幣1600元。不僅如此,涉案的全部醫護人員仍安然無恙地在原醫院工作,似乎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在日本的民事訴訟中,想要告倒醫護人員的成功率微乎其微,大概為3.6%,遠遠低于其他民事案件。可以說,專制和姑息籠罩著整個日本醫療界。
家長作風一言堂
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大概還記得他的老師“藤野先生”吧?這個“先生”可不是簡單的社交稱謂,而是日本社會對醫生的尊稱:包含老師或前輩的意思——顯示出地位崇高,他們習慣了替病人開藥而毋需解釋,病人只能無條件服從醫生的決定。尤其在外科醫學界內實施類似中小學的校長制,主任醫生獨斷專行,沒有下屬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他的權威,除非他退休,否則什么都不會改變。正因如此,永井案才被瞞得密不透風。
1986年,曾試圖打破醫學界各種“禁忌”的紺戶醫生不再向病人隱瞞患癌癥的事實。他敢言敢為的作風卻招來同行的排斥和孤立。以紺戶的資歷,應早已升職為教授,可是因為開罪了“前輩”,他現在仍然是一名東京某大學醫院默默耕耘的“小講師”。 東京政府甚至向首都的14間公共醫院印制小冊子,詳細講述如何避免承認醫療過失。
根據日本衛生部門的資料顯示,從1971年起,日本竟沒有一個醫生被吊銷執照!也就是說,30年里由于不可避免的意外或疏忽大意而發生的無數醫療事故全被風平浪靜地“擺平”了。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日本醫生”更安全的職業了,難怪日本的醫科學校那么吃香!
日本醫生保誰平安
接二連三地發生醫療事故,就連一向不敢置疑醫生的民眾也沉不住氣了,今天的永井案也許就是明天的村上案、渡邊案的原版。當地醫療機構因輿論壓力而進行檢討和改革,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用顏色來加以區分和標明藥物的名稱,國會則起草議案增加護士人手和賦予病人翻閱病歷的權利,并成立獨立醫療小組研究醫護人員疏忽職守的事件。然而,在全國25萬醫生的利益沖突中,病人翻閱病歷記錄的權利無法完全做到,衛生部的醫療過失統計也只清算輕微的疏忽個案,嚴重的反而沒被包括在內,這樣做的“理由”是這類資料對醫生不利。
最令日本民眾失望痛心的是:部分醫護人員并沒有認識到疏忽職守的嚴重性。日本醫院協會的行政人員池澤安夫醫生稱傳媒把問題“夸張”了,還揚言今天的醫療科技一日千里,醫生嘗試使用這些技術時,難免會出錯,他說“人總會犯錯嘛”。
也許,看慣生老病死的醫生對生命真的已經“參透”,就像佛經中講的“一切終將塵歸塵,土歸土”,而信奉佛教的日本民眾看來也只能“隨緣”了。G(美 妮)
海外星云 200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