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湄

十幾年前,美術家周文富老師悄悄地創辦了上海兒童想象藝術中心,經過這些年來的實踐,這一藝術教育形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教育界、美術界人士的關注。1999年第10期,本刊刊出了專訪《兒童想象畫:藝術靈性的舞蹈》一文,陸續接到了不少讀者來電、來函,想進一步了解兒童想象畫的教育方法與特點,為此,本刊記者特地再次采訪了周文富老師。
兒童想象畫特色在于:在創作的過程中,推動了兒童早期的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
記者: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通過媒體了解到兒童想象畫,請問這些年來,這一教育形式取得了哪些成果或實效?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長要把孩子送到兒童想象畫班來學習?
周:早些年,我們舉辦了一些大型的兒童想象藝術展,包括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南京博物院等處展出,有一定的影響力,對于小作者來說,是很受鼓舞的。如果要說實效的話,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一新生事物,如果用習慣性的思維和眼光來評判它,是不科學的。兒童想象畫特色在于:在創作的過程中,推動了兒童早期的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在課堂上,我通過以藝術語言、藝術表演、音樂等手段,激發孩子們的創造熱情,從藝術體驗中產生新的想法,開發他們頭腦中的想象空間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實驗發現,兒童的想象空間是十分寬廣的。
與傳統的教學形式相比,我們的教學特點是滾動式的拓展,由一個點觸發更多的想象,從而使孩子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些年來的實踐證明,兒童想象畫班畢業的孩子善于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比如有一位現已讀初三的學生,與他的同學相比,很明顯的區別是,他的思維十分活躍,經常積極地參與各種創造性活動。對于老師的講課,他常常提出不同的看法與老師探討。但遺憾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身上那些可貴的潛質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們究竟如何來培養和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呢?這一問題值得教育界人士和家長們深思。
兒童想象畫班從第一批學生起,到現已有四五千人參加了學習,年輕父母都十分重視培養孩子的整體素質,尤其是一些從國外回來的家長,很愿意讓孩子接受這種教育。我們只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藝術環境和空間,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思想觀念來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天性,從而把他們引入各種想象空間。我們并不會直接灌輸給孩子某種觀念,而是引導孩子們去發現和認識世界,用自己的眼光評判世界。
有的人被掛在云彩上哈哈大笑,房屋居然在云彩之上。這是被兒童感知的第二世界,是創造后的新視野。

記者:許多讀者都十分關心兒童想象藝術教育中心的發展,也想從中汲取一點寶貴的經驗,在日常生活中啟發孩子的想象力,請問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教學手段和方法?
周:在教學形式與方法上,我們是十分靈活多變的,可以說至今仍沒有的統一的模式,而是逐步融入新的創意作進一步的完善,力求最大程度地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近年來,我們還突破了單純在教室內授課的方式,把孩子們帶到了自然的環境中,比如野外、海邊、山莊。我們曾策劃了大型的海灘上的濤聲舞會,孩子們在沙灘上聽著大海的濤聲、帶著自己設計的面具進行狂歡,他們開心極了。我們還讓孩子們在沙灘上體驗,創作了大型的沙灘想象藝術作品,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段,是一種環境藝術,結果非常成功,孩子們的作品既純樸又老練,真是令人感到有點喜出望外。我們還策劃了一個利用水果作原材料的創造藝術活動,讓孩子用水果進行大膽的構思、創新,制作嶄新的藝術造型。
其實,我們上課時所用的教學手段,稍稍改變一下,也許能成為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活動。比如利用各種彩色的廣告紙為媒介材料,讓孩子重新設計一下,或許會設計出一幅很有藝術意味的現代繪畫作品來。我們有時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們作這樣的嘗試,把那些現成的圖片撕成各種碎片重新組合,創作出來的作品風格是超現實主義的:有的人被掛在云彩上哈哈大笑,房屋居然在云彩之上。這是被兒童感知的第二世界,是創造后的新視野。
生活中的許多材料都是可以用來進行想象和創造的,如水果、蔬菜、面包等,家長可以讓孩子大膽地進行想象,比如把水果切成薄片,用面包搭成建筑物,用西蘭花進行點綴,孩子也許會設計、制作出各種不同的造型來。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讓他們大膽地想象與發揮吧!
家中一定有不少廢舊的包裝盒,交給孩子重新包裝一下吧,利用廣告紙、報紙和各種畫報,讓孩子用想象力為它們打造一個新形象吧。
此外,行為藝術想象也值得嘗試。家長可事先準備好一些錄音帶,放一段背景音樂,然后與孩子一起自由地設計自己的形體動作,可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來改變自己的動作,這就要求每一個參與者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各種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形體動作來。這種親子游戲是很有樂趣的。
用紙來制作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孩子一定會感到很有成就感。紙可以用來剪貼成各種樣式,也可制作出各種別具一格的造型。比如卷起來做成圓形、方形或六角形的造型,讓孩子動手剪一剪,粘貼成不同的立體造型,家長只要在一旁稍稍指導一下就行了。比如有一個小女孩,她用白紙做成了一個古人,頭上戴著一頂明式的宮帽,身體是圓形的紙筒做成的,后面開著V字口,因為她看到媽媽的裙子后面也開了一個V字口。
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力也十分重要。在課堂上,我讓孩子上臺來做“指揮”,按照自己的想象,把課堂座位進行重組,既可以設計成團團圍坐式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在家庭中,父母不妨也讓孩子做“小指揮”,讓他發揮想象,變化一下家具及電器的位置,請孩子出謀劃策,對居室的色彩和格調提出自己的方案。
用語言文字來描述自己的想象,我們稱為“藝術語言”,也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一個途徑。我的做法是讓孩子們寫小作文,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想象世界完整地記錄下來。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不妨也試一試,比如,對墻上的一幅畫或最近發生的一個事件,讓孩子用富有個人特點的語言來描述,或者幽默、夸張,或者繪聲繪色,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鼓勵孩子用不同的“版本”來描述同一事物或事件。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寫童話故事,寫一寫自己想象出來的各種有趣的事物。
還有一種玩法孩子一定會喜歡,那就是讓孩子當節目主持人。由他來策劃安排拍攝一部短片,從主題、燈光設計到挑選道具,都由孩子來作決定;父母可擔任攝像等工作,配合他完成這部短片的拍攝。我們為兒童提供一些線索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真正追求的,是兒童拓展思維的過程。
要讓孩子們善于用螞蟻、小魚的眼光或一朵小花的眼光來看世界。
記者: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有很多機會可啟發孩子的想象力,那么作為家長應注意哪些問題,才不至于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呢?
周:關鍵在于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空間,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來接納孩子,去理解童心世界,接受孩子的各種奇思妙想,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的要求可嚴一點,但對孩子的思維方式可放松一點。因為兒童的思維過程發展需要啟發和誘導,與認知結構式的教育完全不一樣。不要限制孩子思維的發展,因為兒童眼中的世界與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可能等同的,藝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拓寬孩子們想象的空間,充分開發兒童潛在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藝術素養。養成創造的良好習慣,為孩子今后從事創造教育實踐活動,也能奠定一定基礎。
記者:請問如何解讀兒童想象畫?
周:要讀懂孩子們畫中的創意,需要家長確立開放型的思維觀念,即對兒童想象畫有獨特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們要不斷了解現代藝術教育信息,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現代藝術教育本質,放飛孩子的想象力,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世界、發現世界,要讓孩子們善于用螞蟻、小魚的眼光或一朵小花的眼光來看世界。這樣,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將是豐富多彩而又充滿生機的。作為家長,也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才能逐步走近孩子們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