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我國關于西藏問題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歷史、政治、宗教、文化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1989年以后達賴分裂集團在國際舞臺上利用人權、宗教問題鼓噪西藏問題,使之成為國際關系中的一個熱點。
為探索西藏問題研究的新思路,2000年9月10日,由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與《中國西藏》雜志社聯合舉辦了“國際關系與西藏問題”研討會。今年適逢北大國際關系學院兼職教授、我國著名西藏問題專家楊公素先生90華誕,本次會議也是為了紀念楊教授對西藏研究的卓著貢獻。
北大國際關系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粱守德教授與中央統戰部民族宗教局局長朱曉明在開幕式上作了主題發言。《中國西藏》雜志總編輯張曉明、北大西藏研究小組負責人張植榮、《國際政治研究》常務副主編王聯先后主持了專題討論。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杜永彬博士、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胡仕勝等同志先后進行了專題評論。研討會分三個專題進行。
聚焦中美關系與西藏問題
在會議的第一個專題“國際關系中的西藏問題”的討論中,學者們集中討論中印關系與中美關系中的西藏問題。前任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文化參贊馬維光先生,介紹了自己在印度12年的外交生涯中所見所聞的西藏問題,指出印度是我們中國的鄰邦,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但是,印度在西藏問題的所作所為,暴露了其利用達賴集團干涉中國內政,搞分裂中國活動的兩面派手法。馬先生舉證許多事例,他們一方面接受中國西藏文化代表團赴新德里演出,另一方面又容許達賴集團充滿分裂中國意味的節目在新德里上演。更有甚者是每年3月10日, 他們容許達賴集團在中國大使館周圍舉行所謂“獨立日”慶祝活動,甚至圍攻我大使館,砸碎我大使館門窗。而這些行為都是有違維也納外交保護公約的。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馬加力研究員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根據近年來幾次訪問印度以及與印度學者的交流,認為印度為了在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等國際大戰略問題取得中國的支持,近二三年來在西藏問題上采取了克制的態度,對達賴集團在印度的分裂活動多所限制,對我駐印度大使館增加了保護力度。我們對印度的積極態度應予以肯定,多做增信釋疑的工作,使中印關系朝好的方面發展。
關于當前國際關系中的西藏問題,大多數專家認為70年代以前,西藏問題是中印關系的主要問題,但是80年代后,西藏問題的重心已經從印度轉移到了美國,特別是美國國會在西藏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影響了中美關系的正常發展。南京軍區南昌陸軍學院戰略研究室前任研究人員富國慶從美中關系的主要問題出發,指出在90年代中后期,美國開始建構針對中國的反華包圍圈,在東北亞有針對臺灣的日美安全保障同盟,在南海美日印搞聯合軍事演習,而在我國西南邊疆,美國則利用達賴集團反對中國。美國針對中國的海上包圍圈,涉及到臺灣問題,而陸上包圍圈涉及到西藏問題,前者關系到我國太平洋戰略的出口與跳板,后者涉及到我國青藏高原12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安全。二者都是中華民族在21世紀騰飛的命運悠關的問題。
我國政府對此要有高度警惕。 對中美關系中的西藏問題,有的學者甚至預言,在中美關系的“三T”問題〖指TAIWAN, TRADE, TIBET〗中,西藏問題將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問題,其地位在可見的未來會成為影響美中關系的重要的問題之一。這位學者以1997年10月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為例解釋了自己的觀點。江澤民主席對美國的正式訪問是美中關系中的重大事件,而美國的一些反華勢力例如支持“臺獨”、“藏獨”的美國人士,總要利用機會舉行集會游行,向中國領導人提出抗議。在“西藏自決”的幌子下鼓吹“藏獨”,聲援達賴喇嘛的分裂活動。在江澤民主席與哈佛大學的演講中,美國大學生提出了西藏問題。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中國,在與江澤民主席共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領導人首先談到西藏問題。盡管兩國領導人關于臺灣問題與西藏問題的對話,語氣誠懇幽默。但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明顯底氣不足。而在西藏問題上,利用宗教人權問題干涉我國內政,還振振有詞,似乎有十足的理由。因此,對于美中關系中的西藏問題,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要有作長期而復雜斗爭的準備。
分析達賴集團國際分裂活動的新動向
在第二專題“達賴喇嘛的國際分裂活動”討論中,胡仕勝、楊軍財等同志分析了達賴集團在90年代從事分裂祖國活動的主要特點。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南亞研究室的胡仕勝著重分析了90年代中后期以來達賴集團在國際社會進行分裂活動的主要手段。他認為,近幾年來,達賴集團囿于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深感鼓吹“西藏獨立”無望,因而再次擺出哀兵姿態,迎合國際社會談判解決爭端的潮流,少提“獨立”,而高唱“西藏自治”、“西藏自由”等時髦的詞語,企圖制造國際輿論,壓我政府談判。與此同時,達賴喇嘛本人在各種場合均鼓吹人權、宗教、環境保護等非政治性議題,拉攏西方民心。企圖一箭雙雕,在詆毀中央政府在西藏破壞宗教自由、毀壞西藏環境的同時,樹立自己西藏人權衛士的形象。第三,達賴喇嘛頻頻出訪歐美國家,加大西藏問題國際化的力度,企圖從戰略上為其分裂祖國謀取更多的國際外援。西方議會、NGO、高層官員等是達賴喇嘛頻頻造訪的對象。其訪問規格高,媒體出境多。 西藏問題因此頗受關注。此外,達賴集團在海外長期存在,認識到娛樂業對人們的影響,開始進軍以好來塢為主的西方娛樂業,妄圖借西方媒介炒熱西藏問題。達賴喇嘛與美國好來塢明星理查德·基爾等人的關系密切,1997年,好來塢拍攝七部西藏問題相關影片,歪曲西藏歷史,美化達賴喇嘛,妖化中央政府。正是好來塢這支潛移默化的娛樂媒體,使西藏問題走進了西方的千家萬戶。胡仕勝同志最后指出,達賴集團從“冷戰孤兒”變成了當前“國際寵兒”,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支持。如果沒有堅持反共反華的國際勢力的幕后出謀劃策,資金援助,達賴集團的國際分裂活動恐怕一天也難以為繼。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楊軍財分析了達賴集團在境內搞分裂活動的特點。他指出,與達賴喇嘛在國外的分裂活動相配合,達賴集團在境內的分裂活動,集中在喇嘛寺廟和僧尼中。達賴利用喇嘛信徒對他的崇拜,搞“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在喇嘛廟中安插他從境外派來的親信,同時把境內的年輕信徒送到印度培訓,然后再派回來傳教,宣傳達賴的圣旨。達賴集團企圖用“控制一座廟,就是控制一個地區”的辦法,與我爭奪藏區下一代。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的方金英博士從前長期從事印中關系與西藏問題的研究,對達賴集團分裂祖國的陰謀活動多所關注。她結合目前正在研究的伊斯蘭復興運動,從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復興以及阿富汗塔利班對新疆的滲透角度,分析其對我國西藏新疆地區安全穩定的影響。方金英博士提供的資料,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興趣。有學者指出,達賴集團逃亡國外后,幾十年無人理睬。但是,90年代以來,西藏流亡分子與臺灣的分裂勢力、流亡海外的民運分子、以及新疆的分裂勢力沆瀣一氣,從事反共反華、分裂祖國的陰謀活動。他們利用因特網、國際會議等跨國性場合,勾結一氣。雖然成不了大氣候,但這一趨勢應引起我國學術界與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范士明博士以“政治的傳媒――對《紐約時報》近年關于西藏與達賴喇嘛的報道分析”為題,從傳播學角度,分析了《紐約時報》對達賴喇嘛與西藏問題報道中的政治取向,認為以《紐約時報》為首的美國主流傳媒在報道中國時,具有強烈的反共反華意識形態色彩,妖魔化中國,而神化達賴喇嘛。美國主流傳媒在報道西藏時,采訪對象全部為流亡藏人,而沒有一個美國華人,也沒有西藏的藏人以及在西藏工作的漢人。西藏問題目前是一個國際熱點問題,也有炒作的商業價值。盡管傳媒的作用在于批評社會的陰暗面,聲張正義。但是,美國的傳媒為了商業利益,也為了美國的價值觀,在西藏問題上往往搬弄是非,使之政治化,達到反共反華的目的。范博士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討論。有學者指出,達賴喇嘛之所以把分裂活動的重點放在美國,公關的重點放在美國。就是因為在蘇聯瓦解的后冷戰時代,人權宗教問題、民族問題成為國際舞臺的時髦話題。西方國家和達賴喇嘛二者聲應氣求,西方國家企圖在社會主義蘇聯瓦解后,同樣以民族宗教問題為切入點,利用達賴集團分化瓦解社會主義中國。而達賴集團妄圖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幫助下,在國際上把西藏問題作大炒熱,敗壞祖國政府的形象,壓中央政府與他談判,謀求所謂的大西藏“高度自治”。

探索西藏現代化的途徑
在“全球化、新思維與西藏的發展”專題討論中,學者們探討了政治與宗教、發展與穩定、西部大開發與西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等問題。學者們提出,為了西藏的穩定,內地對口支援西藏,搞輸血型經濟,這樣做從長遠來看不能解決西藏自身發展的問題。有的學者提出,西部大開發給予西藏新機遇,我們要有創新思維,西藏需要跨越式的發展,中央政府要有打開西藏國際通道的大戰略,把西藏發展與中國西南安全聯系起來。否則,西藏將更加落后,西藏問題將更加受制于人,我國在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后取得的邊疆安全優勢會逐漸消失。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徐平博士對西藏進行過長達12年的實地調研,他以“西部大開發,西藏怎么辦?”為題,提出了西藏現代化的根本出路。他認為,西部大開發最大的時代特征,就是要在西部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施開放的經濟政策,給予寬松的政策環境,將西部納入全國乃至世界經濟體系中。西藏改革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病,建立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是西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他指出了其觀點的立足點。長期以來,西藏社會的穩定,一直是西藏改革開放的最大隱患:開放會帶來國內外反華分裂勢力的擴張與勾結,會帶來外來文化的沖擊與民族主義宗教情緒的抬頭。徐平博士從民族社會學角度指出,在市場經濟大發展中,宗教必然走向世俗化,大規模、非理性的宗教情緒會越來越喪失群眾基礎。民族主義的實質是民族情感的認同,是異質民族文化的對比。在西藏如果永遠只有漢藏對比,沒有多元的民族文化存在,藏族容易產生狹隘的民族主義情感。相反,如果西藏容許不同民族人口的自由移動與多元民族文化的發展,那么大家對作為多元一體格局的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必將越發堅固。關于如何建立西藏的市場經濟體制,徐平博士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具體思路。例如改革補貼輸血型的計劃經濟體制,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減少干部型人才,建立西藏的科技人才激勵機制;維護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與職業教育;重點培育城鎮經濟輻射職能,大力推動旅游業。
在討論中,有學者指出西藏研究方法需要拓展新思路,研究領域要拓展新方面,要與國際學術界進行對話。大家還希望有關部門協調好西藏研究,不定期舉行類似的研討會,促進交流,共同推動藏學事業的發展。
下午的討論接近6點。與會者依然談鋒甚健。朱曉明最后對研討會作了總結。他說,這次研討會氣氛熱烈,學者們暢所欲言,決策部門與學者之間,西藏文史學者與國際關系學者之間,架起了一道交流的橋梁。最近中央提出,西藏工作要思維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西藏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精神,將鼓舞大家把西藏研究事業推向新階段。希望大家的研究工作中,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為西藏工作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