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曙旸
空間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大到物質世界形成的本原,關于時空的理念;小到一個具體的界定,一座房間的內部虛空。
在藝術設計的概念中,只有對空間加以目的性的限定,才具有實際的意義。這種目的性的限定就是研究各類空間環境中靜態實體、動態虛形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功能與審美問題。
裝飾是一個限定性、針對性很強的概念。總是可以對應于各類物化的實體。
在藝術設計的概念中,裝飾是具有美學價值的物化存在樣式,它以不同的藝術風格、造型圖案、色彩質地、傳遞出不同的審美意向。
空間與裝飾的理念左右了室內設計專業的發展方向。基于空間理念的設計,表現為一個四維時空的連續整體,它是一個環境設計的概念,通俗地說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就是房間內部總體的藝術氛圍。如同一滴墨水在一杯清水中四散直至最后將整杯水染成藍色,又如同一瓶打開蓋子香水的濃郁氣息在密閉的房間中四溢。以空間理念完成的設計實體給人的總體感受是理性的、概念的、綜合的。而基于裝飾理念的設計表現則在很大程度上維系于二維或三維空間的界面里,它所傳遞的是一種附著于空間實體之上的藝術審美理念。以裝飾理念完成的設計受體給人的總體感受是感性的、具體的、細膩的。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的系名變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空間與裝飾”這個專業所經歷的認識過程。1956年建系時的室內裝飾系表明專業界定于狹小的建筑內部;1959年的建筑裝飾系表明專業向建筑外立面延伸;1984年的室內設計系表明完整室內空間與裝飾理念的確立;1988年的環境藝術設計系表明空間與裝飾的理念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有意思的是中國目前與室內設計相關的三個專業團體其命名正好反映了這樣三個理念。輕工系統的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建工系統的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專業學術系統的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
歷史與發展
從整個人類的營建歷史來看,室內裝飾的歷史甚至早于建筑。巖壁上的繪畫是人類棲身于洞穴時的室內裝飾;坐立于地面的彩繪陶罐成為最初建筑樣式人字形護棚穴居的裝飾器物。石構造建筑以墻體作為裝飾的載體,從而發展出西方建筑以柱式和拱券為基礎要素的裝飾體系;木構造建筑以框架作為裝飾的載體,從而發展出東方建筑以梁架變化為內容的裝飾體系,形成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等特殊的裝飾構件。發端于19世紀后期的現代主義建筑思潮,是建立在理性的功能主義之上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和玻璃的大量使用,為室內空間爭得了發展的更大自由,空間的流動在技術上變成了可能。這是人類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促進了現代室內設計的誕生。而恰恰在這時,依附于建筑內外墻面的裝飾被減到了最少。而代之以從室內整體環境出發的裝飾概念。在現代建筑的國際式室內設計中,裝飾的效果是通過運用簡潔的造型和材料紋理,在布置手法上是以注重各種器物之間的統一和諧,創造平靜愜意的整體室內環境氣氛來實現的。
建筑與室內
作為建筑無疑是以空間形態的構建作為設計的最終目標。一棟建筑無論其體量的大小,功能的各異,在形態上總是表現為內外兩種空間。建筑以其形體的輪廓與外界的物化實體構造了特定的外部空間,這個形體輪廓視其造型樣式、尺度比例、材質色彩的表象向外傳遞著自身的審美價值。同時建筑又以其界面的圍和構成了不同形態的內部空間,這個內部空間是以人的生活需求作為存在的功能價值。正是由于建筑內外空間的這種特性,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建筑與室內在設計上是分不開的。作為建筑師也從來是以空間的概念來從事設計的。只是隨著建筑體量的日益巨大,業主使用功能的日趨復雜,以及對于視覺個性審美的苛刻要求,迫使建筑師不得不放棄一部分需要較高藝術處理的內部空間。這也是室內設計專業形成的歷史必然。
由于室內本身就是建筑的組成部分,其基本的形態是一個六面圍和的虛擬空間。這個虛擬形態在空間的表象上是以地面、墻體、頂棚構成的實體界面,因此最能夠表達設計概念的自然,也就是這些實體界面,室內設計者在最初也總是把文章作在界面上,“裝修”這個詞非常貼切地反映了這樣一個現實。如果室內設計者在理念上難以跳出裝飾的巢臼,那么室內裝飾作為這個專業的稱號也就是理所當然。從本質來講裝飾應該是室內設計者的看家本領,這一點也用不著回避,反而需要大力張揚。只是室內設計師需要時空的理念,用四維空間的概念去進行裝飾。
實體與虛空
從所有的藝術設計門類來看,由于設計對象表現為多種空間形態,不同的空間形態所體現的審美取向具有相對的差異,傳達給人的美感自然各不相同。以平面設計為代表的二維時空造型設計,是以視覺傳達為其表象的特征,主要以平面圖形與文字的形象、構圖和色彩進行創作,因此平面設計成為單一感官接受美感的設計項目。以產品設計為代表的三維時空造型設計,以視覺和觸覺傳達為其主要知覺的特征,主要以形體與線型的樣式、質地和色彩進行創作,因此產品設計成為多元感官接受美感的設計項目。以室內設計為代表的四維時空造型設計,以視覺、觸覺、聽覺、嗅覺、溫度感覺傳達為其綜合感覺的特征,主要以空間整體形象的氛圍體現進行創作,因此室內設計成為人體感官全方位綜合接受美感的設計項目。
室內設計的空間形式美主要體現于建筑界面實體與圍合虛空所呈現的空間氛圍。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室內設計是由空間環境、裝修構造、裝飾陳設三大部分構成的一個整體。空間環境的氛圍是由建筑的地面、梁柱、墻體、天花、門窗等基本要素構成的空間整體形態及人的尺度感受,加上采光、照明、供暖、通風等設備的設計與安裝,共同營造完成的。裝修構造是組成空間的界面結構,由設計者運用不同的材料,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度選擇合適的色彩與質地對其進行的鋪裝。界面的裝修構成了營造空間美的背景。不同的照明類型會對界面的造型和空間氛圍的美感產生重大影響;裝飾陳設包括對已裝修的界面進行的裝飾和用活動物品進行的陳設。由家具擺放、燈具選用、織物選擇、綠化樣式、日常生活用品、各類藝術品組合的陳設裝飾構成了營造空間美的主體。裝修與陳設裝飾,一個猶如舞臺,一個猶如演員。它們相輔相成地影響著空間環境的氣氛。
照明與交通
自從電光源成為室內照明的主角以來,室內的空間裝飾才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可以說正是由于電光源的應用,以界面為主的傳統室內裝飾才得以向空間轉換。對于這一點在不少人的設計觀念中還沒有得到真正的確立。對比世界上一些優秀的室內設計,我們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明的處理方式。也就是說更多地將照明理解為環境系統的功能要素而非裝飾要素。在過去的不少工程當中也只是從照明的技術要求去控制照度,而很少考慮到光環境的裝飾照明效果。有些項目的配光計算雖然在照度上達到了要求,但從藝術的角度去看卻往往差得很遠。在電光源的時代僅做到明亮是比較容易辦到的,而要有裝飾的效果就必須有照明的層次、深度和重點,一句話,要有光的空間感。
在傳統的室內空間中交通是以人的水平移動方式來實現的,而在現代由于建筑形式與體量發生的變化,出現了大量以人的垂直移動作為主要交通方式的空間。除了傳統的樓梯、轎箱式升降梯,電動滾梯和觀景式升降梯大量使用。從而使人的視線移動角度有了大范圍的提高。一些不被注意的界面很可能成為被觀賞的主要方面。而在設計中往往會忽視這種變化,因為在傳統的室內空間概念中人的視線總是自下而上,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即使設計者平時畫圖時有平面圖的俯視習慣,但要把它轉換為實際空間中的完整形象,也是一個較為困難的過程。所以垂直交通對于空間裝飾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作為設計者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收稿日期:2001年7月
![]() 珠海金怡酒店鋼琴酒吧室內與燈具設計 | ![]() 第一接見廳裝修細部 |
![]() 北京人定湖公園景觀設計 | ![]() 北京市政府會議中心門廳室內設計 | |
![]() 山東濟南銀工大廈多功能廳室內設計 | ![]() 某領事館簽證處設計方案 | |
![]() 北京八一大樓一層南門廳室內設計 | ![]() 中國遠洋運辦總公避辦公大樓多功能廳室內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