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衛鈞 張 耕 孫 勃
摘要:根據具體的規劃設計闡述如何體現小區的特色。
關鍵詞:流動空間 雙景綠色 級差會所 等檔次居住區 人車分流
Abstract: The planning scheme design is made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 quarter.
Keywords: Space flow, landscape, green, interaction place, same level residential quarter, division of traffic and pedestrians
玉淵潭棉紡小區位于北京西四環五棵松路與阜石路的交叉路口東北轉角處。用地西側為50m寬城市綠化帶,南側為30m綠化帶,小區總用地面積46 000m2,總建筑面積147 000m2。本規劃方案為設計競賽一等獎方案,其特點如下:
1.規劃布局和建筑群體的空間組織——自由流暢,連續而富有層次
該方案建筑布局是根據立交橋轉角處的特殊地形而設計。建筑的排列依形就勢,采取曲線和直線的組合,簡明流暢。整個小區由五棟板樓和兩棟板形塔樓組成,其中四棟板樓呈弧形沿道路放射形排列,這樣既避免了平板單調,又增加了空間的流動變化以及小區的浪漫情趣。建筑的放射形排列,且將建筑設計成退臺式,可滿足不同的建筑日照間距要求,充分爭取日照間距,同時也豐富了建筑的體形。疊落的屋面可作為空中花園。
為使小區更加安靜和獲得更多的沿街商業面積,小區的主入口設在東側路上。進入小區首先是一個圍合感較強的空間,向北轉向小區的主庭空間,然后向建筑之間的鄰里花園滲透。建筑空間連續而有層次,整個小區的建筑沒有東西向建筑,所有的住戶都為南向。
2.環境設計—— 體現“雙景綠色小區”概念
根據業主提出的:“人、環境、大自然”規劃設計主題,本設計提出“雙景綠色浪漫小區”概念。即在小區的中心所形成的環境與沿四環路的50m 寬綠化帶一起將小區包圍與烘托。使人們既能享受小區內的優美環境,又能領略城市的景色,真正成為雙景綠色浪漫小區。使居住在該小區的人們在終日繁忙之后,真正能夠享受到自然、自由、舒適的生活。
小區的園林設計崇尚自然,小區環境和城市綠化帶統一設計。通過自由多變的建筑空間組織和優美流暢的環境設計,巧妙地把綠化帶滲透融入到小區的環境之中,使兩者有機地聯系成一個整體。中央綠地和樓與樓之間的“鄰里花園”之間的界限盡量模糊、含蓄,增加了小區環境的流動感。住宅首層局部架空增加了建筑和環境的聯系。
3.會所設計——體現“級差會所”概念
會所的設計不追求豪華,而是追求品位和特點。本方案提出“級差會所”的概念,設有主會所和分會所。目的是增加人們交往的機會和交往的層次。主會所布置在小區的中部,主要部分在地下。地上部分如兩條綠色的飄帶散落在草坪之上,環抱著呈“鉆石形”的地下游泳池采光頂棚。整個會所如生長在草地之上。綠色飄帶的側面可為地下的房間采光。在兩棟板式塔樓的頂部設計該樓的鄰里會所——“太空會所”。造型如“飛行器”落于建筑之上。人們在此閑談小飲、娛樂觀景,如“世外桃源”,得到真正的休息。最北側的板樓中部開一個巨型大洞,目的是打破長板的封閉感和單調感,增加小區的通透感。在洞的中部設計“懸空小會所”,如宇宙飛船,增加了小區的可識別性和情趣。其它單元頂部可設小型公共空間,或頂層躍層。總之,幾個會所的設計極具特色,情趣盎然,浪漫無限。
4.單體及戶型設計——體現“等檔次居住區”概念
從目前的市場上分析以及住宅的均好性考慮,本規劃采用最具人性化的板式小高層和板式高層方案。提出“等檔次居住區”概念。戶型設計有“變化”但不“雜”。設計有功能配備齊全合理的二室戶、三室戶、四室戶和躍層幾種戶型。其中以三室戶為主。
5.小區格調和建筑造型——清新明快、精致細膩
建筑造型追求簡潔明快的現代風格,采取構成的手法,將體、塊、板、線等元素有機組合成一個整體,加上色彩的大膽運用,最終成為一個線條流暢、色彩明快、格調清新的居住小區,與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建筑細部的設計處理精致細膩,親切宜人,耐人尋味。
6.交通組織——體現“以人為本”
內部交通的組織真正體現出對人的關懷。人車徹底分流,小區的汽車全部進入地下。車庫的排列呈樹枝狀,使人們能夠方便地到達每棟樓。
面積指標:
地上總建筑面積:129 780m2
地下總建筑面積:18 100 m2
總建筑面積:147 880 m2
容積率:2.88
建筑密度:25%
綠地率:60%
戶數:674戶
停車:地上 120輛
地下 550輛
設計人:金衛鈞 張耕 孫勃 徐聰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