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昀

在家里被細心呵護的寶寶上幼兒園了,對寶寶和媽媽爸爸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轉折。爸爸媽媽很想知道自己的寶貝在幼兒園里的情況,這時你就需要和幼兒園的老師交流了。以下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 主動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基本情況
家長和教師的關注焦點都是孩子,但是由于教師和家長立足點不同,往往對同一個孩子會有不同的看法,有時甚至得出完全不同的觀點。經常有家長會問自己的孩子學習方面的事情,比方說,今天教了什么兒歌、英文單詞會說幾個等等。但很少有家長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里的基本發展情況。這里所指的發展并不僅僅是指學習方面,應該是全面完整的。
由于幼兒教師每天要和許多年齡相仿的幼兒在一起,她往往是在一個環境里最了解孩子的特點的,這個環境與家庭完全不同。
小班里來了一個女孩,名字叫涓涓。老師第一次見到她時,看到她安靜、文雅,就很喜歡。當時,涓涓的爸爸告訴老師,涓涓非常聰明,什么事情心里都明白。過了一個星期,老師發現涓涓和同伴交流很少,也不會和老師進行語言交流。當老師向涓涓爸爸提出涓涓少言寡語的現象時,涓涓爸爸并不以為然,后來,老師專門設計了教學開放活動,請來家長共同觀摩。把孩子放在班級里比較,涓涓爸爸才發現了涓涓的問題,這才意識到老師的提醒是對的。
提示:涓涓的問題被發現,就是由于教師的觀察是有比較的。家長與教師交流,才能夠在一種更加廣泛的環境里認識自己的孩子。
第二, 發現問題,及時提出
幼兒園里的工作干頭萬緒,家長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兩者之間總會存在一定的距離。無論家長想了解幼兒園的情況,還是發現了問題,都應當及時向老師或園長提出。同時家長還應該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了解幼兒園最近對孩子有哪些要求,以便及時了解老師的教育意圖。
有一次,趙園長收到一份舉報信,信上說,中班老師要求班里的孩子去買酸奶喝。經過調查,原來是中班的老師想用酸奶瓶子制作手工作品,于是要求孩子把家里廢棄的瓶子帶到幼兒園來。但是孩子在轉達老師的要求時卻說成老師要大家買酸奶喝。
提示:接送孩子的時候是家長與教師溝通的好時機。對于那些沒有機會和老師聯系的家長,打電話和寫便條也是不錯的方法。
第三,發揮家委會的作用
現在不少的幼兒園已經建立家長委員會,共同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因此,家委會成為家長與幼兒園進行溝通的中介。
有的幼兒園利用下午的時間開設英語興趣活動,于是向家長收費,購買教材。有的家長不愿意購買,就直接把情況告訴家委會,由家委會出面進行調查到底有多少家長不愿意參加,效果比較好。
小提醒
1. 每周應該與孩子的老師交流一次,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里的生活情況,尤其是社交方面的問題。
2. 孩子在家里的情況應該及時與老師交流。有些在家里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依靠老師和集體的力量來解決。
3. 認真傾聽老師的意見,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與老師的交流不在時間的長短和次數的多少,而在質量。
4. 應該以平等的方式對待每一位老師,語氣、態度應該不卑不亢,既不要刻意討好,也不要蓄意挑刺。
5. 去幼兒園接送孩子時應該注意自己的形象,整潔大方的家長更容易使老師有親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