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溯源
上個世紀末我主編的《歷代憂國憂民詩選》(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該書選取了歷史上數百首杰出的憂患詩詞予以賞析,當我為書中的憂患詩情所打動久久不能平靜,同時盼望新世紀有新的憂患詩作問世之際,詩人、鄉友田海給我寄來了他剛出版的新詩集《俯瞰人間》(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細細品來,共鳴頓生,我高興地發現這是一部飽含憂患意識的新詩集。
《俯瞰人間》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哲理篇”,收長篇哲理詩《俯瞰人間——優勢論》,堪稱“大寫意”;第二部分是“敘事篇”,收四篇敘事詩:《打工》、《擺攤》、《父與子》、《銀杏村紀事》,宛如“工筆畫”。無論是哲理詩,還是敘事詩,是“大寫意”,還是“工筆畫”,莫不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給人以美的愉悅,情的陶冶,理的啟迪,讓人聆聽憂患的警鐘。
《俯瞰人間——優勢論》是詩人獻給新世紀、獻給所有為人類進步事業不懈奮斗的人們的一首長篇哲理詩,運用的是浪漫主義手法,是“大寫意”。詩人站在新舊世紀交替的時間長河與人類競爭的空間進程的交匯口,回觀人類漫長而雄渾的競爭歷史,審視古往今來優勝劣汰的社會進化,用凝煉的語言揭示了諸多哲理。詩中富含人文關懷,對充滿戰爭斗殺的歷史發生感慨:“親情無限啊親情無限,讓人心顫又讓人心酸。太多的搏殺,太多的仇斗,仿佛要將世界撕成碎片。”然而,“有誰愿將身軀交付鐐銬?有誰愿將心靈交付鎖鏈?有誰愿將翅膀交付囚籠?有誰愿將呼喚交付濃煙?有誰眷戀地獄拒絕天堂?有誰選擇屈辱放棄尊嚴?有誰追求困窘排斥富有?有誰采擷卑微躲避偉岸?”一組設問,體現了詩人對人類命運的莊嚴思考。于是,詩人以“優勢”為突破口,尋找改變個人命運、企業命運、政黨命運、國家命運乃至整個人類命運的途徑。希望人們“認識強項——錘煉自信,尋找弱處——消除頑癥。”這樣,“你會堅強地站在起跑線上,向優勢沖刺,或開始遠征!”詩人期盼著未來:“全球化不再是強者的盛宴,地球村不再是弱者的墓地。文明將由千溪萬河匯成大海,愛之舟會蕩漾在更遙遠的星系。平等之樹將普遍繁茂。自由之鳥會常來棲息。成功之果會到處微笑。幸福之泉將不斷涌溢。”這也正是詩人俯瞰人間、追尋優勢的目的所在。
第二部分四首敘事詩《打工》、《擺攤》、《父與子》、《銀杏村紀事》,運用的是現實主義手法,宛如“工筆畫”。詩人把敘事、描繪、抒情、說理熔于一爐,于感人的故事中塑造了一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棄農離鄉赴深圳打工飽嘗艱難而不氣餒的青年農民(《打工》),有一心為民受人擁戴而下崗擺攤的老廠長(《擺攤》),有因兒子迷戀以權謀私而“含淚望北斗”的老共產黨員(《父與子》),有熱愛土地而被迫離開土地到縣城去“撿垃圾”的老農民(《銀杏村紀事》)。通過這些各具特色,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詩人為讀者揭示了我國改革過程中的矛盾與困難,光明中的陰暗面,陽光下的罪惡,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心聲,傾注了詩人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苦難的同情,表達了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深憂慮。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詩中并未指明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如同魯迅說的,把病癥指出來,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這便是文學的功能,當年白居易不就是這樣做的么:“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我們的各級黨政干部和一切有志作為的改革者,應從這些憂患詩句中得到啟迪,保持清醒,把工作做到實處。
面對新世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讀罷田海的新詩《俯瞰人間》,令人心潮激蕩,深長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