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剛

“繁森,我和女兒看你來了。”那是催人淚下的一幕。孔繁森的妻子王慶芝和女兒孔靜經過了近2000公里的長途顛簸,一路艱辛,來到孔繁森生前工作生活過的阿里,看望阿里人民,為丈夫和父親祭奠。
王慶芝說:“俺想去阿里,了個心愿。”
當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焰火剛剛熄滅,人們還沉浸在歡慶的喜悅之中,王慶芝的心已飛去了阿里。阿里曾是丈夫孔繁森生活工作的地方,是丈夫為之漚心瀝血、最后獻出生命的地方。阿里是什么樣子?為什么能讓自己的親人傾灑滿腔熱血而無怨無悔。她多少次在夢中想著去阿里,從丈夫生前在阿里工作的時候一直到丈夫去世,近十年了,都未能如愿。這次來西藏參加大慶活動,王慶芝心里早就打定了主意要去阿里,了卻她多年的心愿。
7月25日,王慶芝和女兒孔靜上路了。車隊晝夜兼程,2000多公里路程,三天三夜就趕到了。
到了,阿里獅泉河
還有十多公里就到獅泉河鎮。
阿里地委、行署的領導手捧哈達,端著切瑪、青稞酒,在獅泉河畔,在紅柳灘上,迎接著阿里人民敬愛的孔書記的親人。
獅泉鎮路兩邊站滿了歡迎的人群,多吉澤仁專員說:他們都是自發趕來的。當干部群眾聽說孔書記的親人要來時,早早就等在路旁,手捧哈達在風中等了一個多小時。阿里人民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著他們最敬愛的客人。
王慶芝走在歡迎隊伍中間,她拖著多病的身體,但腳步卻是那樣的堅實,她那滿是淚水的臉上神情是那樣的堅毅,她不停的揮著手,感謝著阿里人民,向阿里人民表達由衷的致意。
“希望你們把孔繁森小學建設得更好”
7月28日,本已放假的孔繁森小學的老師學生,聽說孔奶奶要來學校,穿著節日盛裝戴著鮮艷的紅領巾早早地等在學校的門口。
王慶芝和孔靜參觀了學校的教室、榮譽室,校長向她們匯報了學校的發展建設和教學情況。王慶芝說,學校建設得非常好,孩子們的精神面貌也不錯,在榮譽室里看到那么的獎狀、獎杯,這都是老師們的辛勤勞動,同學們努力學習的結果,希望你們把孔小建設得更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在江總書記題詞的孔繁森塑像前,王慶芝、孔靜和孔小的師生一起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孔小的學生為王慶芝和孔靜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王慶芝和孔靜向學校捐贈了學習和體育用品。
當王慶芝和孔靜要離開學校時,學生們把汽車團團圍住,一個個伸出熱情的小手,不愿讓孔奶奶離去。
“繁森,我和女兒來看你來了”
7月29日上午,王慶芝和孔靜來到烈士陵園,還沒走進陵園大門,王慶芝和孔靜己經哭成淚人。王慶芝哭著說:“繁森啊,我和女兒看你來了,你睜開眼,看看我們吧。”撲在丈夫的墳墓上。孔靜更是痛苦萬分,她為父親的墓碑獻上哈達,跪倒在墓前,說:“爸爸,女兒來看您啦,我踏著您的足跡,走著您曾走過的路,體會了您的艱辛歷程。女兒更理解您和您的心貼得更近了。愿您在天之靈能夠看到今天的一切,您未竟的事業,我們將繼續走下去。”
近千名地委、行署的干部職工、分區武警的干部戰士、中小學校的教師學生、獅泉河鎮的居民群眾向孔繁森的墳墓獻上了哈達和小白花。
我們這些孔繁森的生前好友,為孔繁森準備了他生前愛吃的山東水餃,敬上家鄉的孔府家酒。
李臺長說:“孔繁森是好書記,更象慈祥的父親…·
地委、行署組織了曾與孔繁森一道工作的同事和各界代表開了一次座談會。發言的人沒有一位不是流著熱淚講述著孔書記,緬懷著孔繁森的精神。
地委副書記洛桑晉美、行署副專員王松平在發言中都講述到,雖然孔書記在阿里工作的時間并不長,但他一到阿里,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走遍了全地區34萬平方公里的農村牧場。他深入農牧區與農牧民同吃同住,為發展阿里的經濟,為農牧民脫貧致富找路子、搞規劃。阿里今天的發展變化得益于孔繁森的精神,是孔書記為我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未竟的事業,我們正在完成。孔書記在天之靈知道這一切,也會感到欣慰的,我們也請王慶芝及家人放心,阿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敬愛的孔書記。
當年是地區電視臺記者的李新國,現在已是臺長了。他回憶說:“因為工作關系,他曾多次陪孔書記下鄉。有一次孔書記去日土縣指導抗災救災,路過一個牧場時,孔書記讓司機停車,要到帳篷里看看,我們走進帳篷看到一位老阿媽圍著一床破被子,凍得發抖,孔書記讓隨行人員回到車里去,他自己留下來,過了不到二十分鐘,孔書記回到車里,一上車就讓司機快開暖氣。等到了縣招待所,我們才發現,孔書記穿著的軍大衣里面只剩下背心和短褲,他把絨衣絨褲毛衣毛褲全脫下,給老阿媽穿上了。我們下鄉經常陷車,每當有情況時孔書記總是第一個跳下車,挖雪推車,渴了吃把雪,餓了啃幾口干糧。
孔書記很關心我們年輕人,常鼓勵我們,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做人,他象慈父一樣關心著我們的生活。在鄉下吃完晚飯時,他總是象摟著兒子一樣摟著我。看得出來,孔書記是多么想念遠在山東的家,想念年邁的母親,體弱多病的妻子,想念三個可愛的孩子。
誰沒有七情六欲,誰沒有兒女情長。孔書記一個人在阿里,全身心地投入為阿里人民謀幸福的工作中,為著阿里的建設與發展。在他的心中,黨的事業高于一切。
孔靜是孔繁森的大女兒。她對我說,她從小就很少和父親在一起,得到的父愛太少了,父親長期在西藏,在阿里,對此她曾十分的不理解,也曾怨恨過父親。連她結婚這么大的事情?父親都沒有回山東。結婚的那天,父親專門打電話來祝福,不過聽得出來父親的祝福里有傷心淚水,這次我來西藏,來阿里,走了父親曾走過的路,不論走到哪里,都能聽到人們對父親的贊譽,我更加理解我的父親了。
王慶芝在座談會上流著眼淚說,繁森活著的時候,經常在半夜三更打電話給家里,我問他你怎么老是這么晚打電話,他說:這里白天工作忙,事太多,通信條件差,平時打不通,下半夜好打點。這次來阿里看到這里建設得這么好,有賓館、出租車、手機都通了,你們比繁森干得好啊,感謝你們,感謝阿里人民。
潔白的哈達,無限的深情
7月31日,王慶芝一行離開了獅泉河到札達,參觀了古格王國遺址。
8月1日,在去神山圣湖的路上,在巴爾兵站用午餐。在兵站,正好又是八一建軍節,王慶芝和孔靜向兵站和機務連的戰士一一獻上哈達。王慶芝為每個干部戰士斟滿酒,從不喝酒的她,也端起了酒杯,與戰士們干杯,祝福建軍節,感謝這些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子弟兵,為保護祖國的邊防而不怕艱苦,長期生活戰斗在高海拔的邊防前線。希望他們發揚老西藏精神,再立新功。
要離兵站時,戰士們列隊行軍禮歡送孔繁森的親人。
神山、圣湖是人們向往的地方。有人說到西藏不去阿里不算真正到過西藏。到了阿里不去神山圣湖不算真正到過阿里。我們的車在第一眼能看見神山美麗身姿的地方停了下來。這里有一大片瑪尼堆,是虔誠的人們為祈禱而堆起的。瑪尼堆中間的木桿上掛滿了經幡和哈達,寄托著人們的無盡情思和祈愿。
王慶芝手捧哈達,默默地走向瑪尼堆,她靜靜地面對著神山,片刻,她把潔白的哈達小心翼翼的系在了瑪尼堆中間的木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