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謝 丹 發自廣州、深圳
“這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傷口”,9月28日,中美史克公司總經理楊偉強在廣州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不禁如此感慨,而此時因PPA風波曾一度禁售的康泰克卻正重返江湖。
康泰克-曾經穩坐感冒藥市場頭把交椅,市場份額占到40%,在去年11月的PPA風波后,黯然離開OTC(非處方藥)市場。盡管感冒藥市場風光依然無限好,但是這個被一紙禁令打入冷宮的王牌感冒藥只能“隔著玻璃看別人跳舞”,任憑昔日的競爭對手把自己的市場份額一塊塊地吃掉。
雖然風雨過后的彩虹總是格外美麗,而當時的暴風驟雨絕非局外人所能揣度。我們不妨把日歷翻到2000年11月16日,那個康泰克遭到“滅頂之災”的日子。
禍從天降
2000年11月16日,這是每一個史克員工都銘記于心的日子。噩夢肇端于國家藥品監督和管理局發布的一則《關于暫停使用和銷售含苯丙醇胺的藥品制劑的通知》,宣布暫停銷售含有PPA(苯丙醇胺)的15種藥品,而史克公司的兩個主打產品康泰克(復方鹽酸苯丙醇胺緩釋膠囊)和康得(復方氨酚美沙芬片)正含有這種成分(又名PPA),它們的名字赫然在列。康泰克一下子被推到了浪尖,幾乎所有的人把目光一起投向了康泰克的生產制造商史克公司。
對史克的關注度如此之高不是沒有原因,史克公司的康泰克和楊森的瑪丁琳曾被認為是在中國銷量最大的兩種西藥制品,在過去的11年間,康泰克的銷量達到了51億粒,占據感冒藥OTC(非處方藥市場)市場份額的40%,1999年的銷售額更達到7億元,業內人士對這樣的一個比例和銷量都習慣于用“不可思議、不可撼動”來表達。即使是視康泰克落馬為“最后發展機會”的三九制藥,其高層從心底里對單廠單產的藥品中能做到這么大的份額都表示了不自覺的欽佩。而在康泰克落馬之后,海王藥業開始大規模生產感冒藥。
被用在康泰克和其他一些感冒藥中的PPA,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可以緩解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癥狀,同時因為它有抑制食欲的功效,也被廣泛地用作減肥藥的成分。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個醫學研究小組經過研究發現:過量服用PPA會使患者血壓升高、腎功能衰竭、心律紊亂,嚴重的可能導致因中風、心臟病而喪生。因此負責該項研究的霍爾維茲向FDA(美國藥品和食品管理局)提出了禁止使用PPA的建議。在霍爾維茲提出建議的第二天,美國各大制藥公司迅速采取行動并發表聲明,宣稱已經開始采取措施,尋找PPA的代用品,包括“迪米塔普”、“康特里克斯”在內的著名制藥公司已于10月20日開始推銷不含PPA的治療感冒、咳嗽類藥品。
中國政府出于謹慎的考慮,于11月16日,發布了《關于暫停使用和銷售含苯丙醇胺的藥品制劑的通知》。這一次,康泰克當上了背黑鍋的老大,當時,一并暫停銷售的總共有15種藥品,而康泰克由于名聲太響,被人口誅筆伐,幾乎成了PPA的代名詞。
康泰克退出江湖后,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真空和每年價值7億元的市場份額,這對于任何一個生產感冒藥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黃金機會”(楊偉強語),當時曾有人斷言OTC市場將會重新洗牌,業內人士紛紛猜測誰將會取代康泰克登上龍頭老大的寶座。
但是,到今年9月4日“新康泰克”重出江湖,整個治療感冒的OTC市場在過去的292天時間里,并沒有一家藥業脫穎而出成為領跑者,市場呈現出一種勢均力敵的態勢,個中原因值得玩味。
史克公司的看法是,當時康泰克能在眾多感冒藥中異軍突起,一方面是它質量過硬,康泰克獨有的緩釋技術可以使藥物的療效在12小時的時間里精確穩定地釋放,療效持久。至今還沒有一種感冒藥在長久緩解感冒癥狀方面能與康泰克媲美;另一方面,康泰克的市場定位十分明確,主要用于緩解感冒初期的癥狀,一般服用兩天4粒就能有很明顯的效果,盡管康泰克退出了市場,卻始終沒有一家藥業能取代康泰克的地位。廣州一家制藥企業的高層也曾向記者透露,他以前感冒的時候,寧愿吃康泰克也不吃自己藥廠生產的藥,因為它治流鼻涕非常有效!
危機管理
在中國,倒下去之后又站起來的企業并不多,市場風云變化莫測,一場危機對于企業來說就像一場疾病那樣防不勝防。綜觀中國近10年來的市場演義,很多曾經耳熟能詳的企業就像天邊劃過的流星,綻放出絢爛的光芒后迅速隕落,消失無聲跡,留給我們的只是近乎對紅顏薄命的嘖嘖感嘆和MBA教案上的又一個失敗案例。與此同時,每一個關心企業命運的人都在尋找從失敗中重新站立起來的典范。
史克公司在PPA事件中的表現絕非毫無瑕疵,因為據說早在去年3月份,就已經有風聲傳出要封殺含有PPA的產品了,但業界人士包括史克公司本身都認為這么大的企業,這么大的市場占有率,政府不可能說停就停,史克因此事先也沒有采取一點應對之策,以至于后來顯得很被動。
但當整個事件發生后,史克處理危機時的表現被作為了企業今后在處理類似危機的一個范本。在政府的通知下達后,史克“內外交困”——這么多的庫存如何處理?是否接受退貨,怎么退?流動資金能否支持企業的發展?如何處理負面影響,如何把負面影響變成正面影響?如何面對股東?如何處理職工與企業之間的關系?……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總經理楊偉強曾向記者拋出了一大堆的問題,以說明企業當時的艱難處境,事實上當時史克所要解決的問題遠比他列舉的要多得多。但是,楊偉強自始至終強調一點:一切的核心問題就是解決人的問題。
如何處理好企業與經銷商的關系、企業與內部職工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企業的軟肋。而復雜的人際關系也成為許多企業頭頂揮之不去的陰魂。
現在來看,史克正是扣住了處理大股東、消費者、經銷商、企業員工關系這四大命門,才順利地度過了危機,為日后新康泰克的復出創造了條件。
在安撫消費者方面,全國各地的50多名銷售經理被迅速招回天津總部,他們帶著中美史克《給醫院的信》、《給消費者的信》回歸本部,按部就班地展開行動,公司專門培訓了數十名專職接線員,負責接聽來自客戶、消費者的問訊電話,做出準確專業的回答以打消其疑慮。11月21日,15條消費者熱線全面開通。同時,公司還積極爭取新聞媒體的同情和支持,利用媒體的力量引導消費者。20日,中美史克公司在北京召開了新聞媒介懇談會,做出“不停投資”和“無論怎樣,維護廣大群眾的健康是中美史克公司自始至終堅持的原則,將在國家藥品監督部門得出關于PPA的研究論證結果后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個滿意的解決辦法”的立場態度和決心。正是因為這些措施落實到位,康泰克良好的品牌形象得以保存下來。在今年9月份,史克公司推出的新型感冒藥基本上沿用康泰克的名稱和包裝風格。這點,也足以看到史克面對危機時的自信。
至于經銷商,他們得到了史克公司明確的允諾,沒有返款的不用再返款,已經返款的以100%的比例退款,史克在關鍵時刻以自身的損失換來了經銷商的忠誠。
另一個令人關注的事件是史克公司沒有因為康泰克和康得的停產而裁掉一名員工,史克開誠布公地告訴員工公司出了什么問題,公司打算怎么解決,員工在公司面臨困難的時候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史克領導層做出這樣的決策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會在PPA事件中陷得太久,并且堅信熟練的技術工人在日后創造的經濟效益高于企業現在留用他們所承受的損失;另一方面,史克公司的產品除康泰克和康得以外,還有芬必得、泰胃美、腸蟲清,為了保證這些產品生產的正常進行,史克公司必須竭盡全力穩定人心。這就好像多米諾骨牌中第一塊倒了,為了不讓后面的牌一塊接一塊地倒下,就必須竭力穩住后面的一塊,把風險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這樣做的經濟效益無從考量,但卻因此把員工和企業牢牢地綁在了一起,史克的一名員工這樣說:“我們和企業經歷了風風雨雨,榮辱與共,在公司遭到挫折的時候離開沒有道理。”
然而史克面臨的最大的困難還是來自于公司內部。為了說服公司的大股東恢復對公司的信心,繼續向公司投資,史克高層把股東請到了生產地點,讓他們看到企業的員工都保持著高昂的士氣;同時,還從英國和美國的研究總部調來專家論證新的抗感新藥的可行性。另外做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讓總部知道公司將如何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需要總部提供什么資源,而這一切都有科學數據做支持。總部在這一番科學論證中,看到了重新獲得的商機,同意繼續追加投資。
股東的信心、充裕的流動資金和良好的商業信譽使得史克在整個過程中并沒有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不僅扛住了銷毀康泰克所造成的7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還有后續資金進行新藥的研發,今年9月重新上市的新康泰克用PSE(偽麻黃堿)代替了PPA,并且用環保性能更好的水溶媒代替了有機溶媒,而史克為此買進的新緩釋技術和配套的生產設備總共花費1.45億人民幣。
盤點PPA事件
對于中國眾多的藥品生產企業(包括史克)來說,康泰克從消失到重新出現的292天都是值得懷念的日子。
“過去我們總以為我們很強,很厲害,公司內部畫地為牢,在各自的勢力范圍里你爭我斗,現在大家都有了很強的危機感,整個公司空前的團結,我們這口氣憋得太久了,準備大干一場。”史克職工的這一番話或許會令中國所有的制藥企業打一個冷顫。
中國其他的制藥企業在這次事件中同樣頗有收益。在當時的情況下,聲明自己的產品中不含違禁成分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大肆渲染甚至詆毀同行,無疑是自暴其短。在這輪PPA風波中,個別企業未能從中得益,就是例證。且不論這種爆炒PPA的做法難免會擾亂藥品的評判標準,誤導消費者。
從另一方面來說,藥品消費是由消費者對藥品的信心拉動的。因為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一種藥品在上市前經過的三期臨床測試,并沒有包括老人、兒童、孕婦這些特殊人群,而且每個人的體質是有差異的,使得每一個藥品生產商都不敢保證自己生產的藥品絕對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因此任何藥品在上市后都會面臨被禁售的風險,過于強調對方某一藥物成分的毒副作用,實際上無形之中也在削弱消費者對藥的信賴度,最終傷及的是整個制藥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