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缺不得鹽;而苦,是生命的“鹽”。
我曾見一個孩子練習騎自行車時摔倒了,孩子痛得撕心裂肺般哇哇大哭。母親卻對孩子說:“站起來,繼續練!”惹得路人都心痛地前來勸慰。也有人指責那位母親的無情,然而這位母親卻說:“痛點算啥?我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今后人生的道路上會有許多比這種疼痛更劇烈的痛苦,并且隨時會出現,要有勇氣去戰勝它!”
是的,人的一生要吃許多苦,孩童時苦苦學步,長大了苦苦攻讀,工作后苦苦奮斗,年邁了苦苦抗病。然而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人之???,更有些非常之苦。有人曾問創維集團董事長:“你辦企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用了一個字回答:“苦?!币晃怀晒Φ钠髽I家的第一答案是“苦”,這可不是聳人聽聞。他曾把家底的幾百萬都徹底地虧了,跳了海,又不知怎么濕漉漉地爬上岸,這才從精神上、肉體上一并感知到“下?!庇袝r就是“苦搏”、“拼命”的代名詞。
我是個出校門不久的女學生。有人說我干上了電視編導、記者這一行,與苦無緣了。天曉得!我曾踏進一條窮山溝,采訪一位遍體鱗傷的救火英雄,走在那彎彎的山路上,突然一條竹葉青蛇從草叢中橫竄出來,豎起了尖尖的三角腦袋向我撲來。天哪!連畫報上的蛇都不敢看一眼的我,哪里經受得起眼前這般驚嚇?我拔腿就跑……夜晚我躺在草棚里,仿佛覺得身下每一根稻草里都藏有一條小蟲,渾身發癢,煩躁、恐怖。我偷偷地哭了,眼淚順著臉頰流進嘴角,苦苦的,咸咸的,像鹽一樣。而當苦心制作出的專題報道播出后,英雄得到社會各界廣泛救助和學習,我感到了苦的滋味原來竟是甜的。
也許我的這點苦微不足道。但我要說,無論何種時代何種人,都應有苦伴在身,只不過苦的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如今發揚吃苦精神,難道非要去重吃一遍窩窩頭嗎?當然不是。我們更需要的是思想上不怕苦,心理上不怕難,工作中不怕累,創造中不怕險。
有句生活諺語說:“要想甜,加點鹽?!边@里的“鹽”和“苦”幾乎是同義詞,它是調味品,使你生活不乏酸甜苦辣;它是催化劑,促使你對生活作出理智反應,給你帶來痛快而又健康的精神洗禮;它是多棱鏡,鑲嵌你有棱角的人生,賦予你有靈氣的創新,映照你多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