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1年12月初爆發的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潛艇“漢果爾”號以擊沉擊傷兩艘印度護衛艦的戰績,成為二戰后潛艇戰勝優熱反潛兵力的典型戰例。
戰爭爆發后,雙方均派出艦艇到阿拉伯海巡邏,試圖控制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域。12月8日,巴潛艇“漢果爾”號在卡拉提瓦半島南側潛航時,發現印護衛艦編隊“庫爾卡”號和“基爾龐”號在作順時針矩形航線巡邏,艇長當即決定在阿拉伯海東北海區陣地設伏,伺機對印艦發動襲擊。9日19時30分,“漢果爾”號潛艇慢速接近敵艦,以對付印艦被動聲納搜索。在距印艦4500米時,巴潛艇在水下40米深處向印艦編隊前導艦“基爾龐”號發射了第一枚聲制導魚雷,但魚雷未擊中目標。巴艇又向后續艦“庫爾卡”號發射了第二枚魚雷,魚雷準確命中“庫爾卡”號彈藥庫,引起劇烈爆炸,僅3分鐘,這艘印度海軍第14護衛艦大隊旗艦便傾覆沉沒。前導艦“基爾龐”號見狀急速回駛,試圖營救“庫爾卡”號落水人員,此舉使“漢果爾”號又獲得進攻良機。“漢果爾”號發射了第三枚魚雷。這時印艦雖有反潛意識,并采取了規避動作,但仍被魚雷擊中主機艙,失去動力。巴艇正要再攻時,印艦召來的反潛機已臨近,“漢果爾”號以高速度大潛深撤離戰區。
這一單艇勝地雙艦的戰例也給未來海戰一些啟示。對于水面艦艇,切不可因敵方潛艇兵力弱而忽視潛艇的存在。印巴海戰中,印艦因雷達未開機而沒有發現敵潛艇的潛望鏡和通氣管,因未使用聲納搜潛而沒能偵聽到潛艇和魚雷噪音,結果造成被動挨打的局面,將雙艦對單艇的優勢喪失殆盡;對于潛艇,合理運用戰術是取勝的關鍵。海戰中,巴艇合理運用戰術,測出印艦巡邏海域和巡邏樣式,選好伏擊陣位,敢于鉆到敵編隊中打,才獲得重創敵艦的戰果。
(張曉光 陳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