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對于美國NMD這種用防守掩蓋進攻本質的武器系統的爭議尚未平息,洛杉磯時報又于2001年7月28日披露了一個驚人內幕:美國國防部正在考慮研制用于未來戰爭的另一個撒手锏——太空轟炸機。
美國又要走險棋
拉姆斯菲爾德的太空轟炸機計劃絕對是一步險棋,但是拉姆斯菲爾德的決心已下,因為它是布什政府極力主張“星戰之子”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太空轟炸機”計劃目前尚在秘密制定階段,但洛杉磯時報還是通過秘密渠道得到了這一計劃的主要內容,并于7月28日將其首度曝光。該報引述一份由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簽署的文件披露,拉姆斯菲爾德于去年6月指示國防部研究“能快速對世界各個角落發動攻擊”的“次軌道太空飛行器”,即太空轟炸機。這種據信是由人駕駛的太空轟炸機,會像遠程彈道導彈一樣借助火箭推進系統從基地發射升空,能夠在距離地面上百千米的極高空,向攻擊目標投擲精確制導炸彈。
如果太空轟炸機研制成功,那么它的作用將是其他轟炸機不可比擬的。它可在戰爭爆發后數分鐘內,自傳統防空火炮射程外,投射精確制導炸彈摧毀敵方地下指揮所及地面防空火炮陣地等遠距離目標,經過太空轟炸機狂轟濫炸開路后,其他類型的轟炸機及戰斗機能夠得以更安全地遂行后續的攻擊任務。
“太空轟炸機”復活
據武器專家分析,之所以五角大樓急于制定太空轟炸機計劃,是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在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的背景下,任何先進的武器,都只能“各領風騷三五年”。美軍目前最先進的飛機也不會例外,如B—2轟炸機、F—117戰斗機之類曾經被美軍吹得神乎其神的飛機在風光過后,突然被發現普遍存在“死穴”。美國想繼續利用這些武器系統推行霸權,面臨的風險大增。因此五角大樓必須開發比隱形飛機還要先進的飛機,永遠領先其他國家一步。在這一背景下,太空轟炸機的概念再度復活。
說太空轟炸機概念復活,是因為開發以火箭驅動的太空轟炸機這一設想并不是美國人首先提出來的,現在也稱不上什么新概念。這一設想早在1930年就出現了。當時一名奧地利科學家曾向納粹頭子希特勒建議,研制可從大氣層外圍的極高空發動襲擊的“銀鳥轟炸機”,向美國紐約發動空襲。德國限于當時的技術和財力,無法將它變為現實。
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打過太空轟炸機的主意,后來基于其危險性絲毫不比核競賽小,雙方只得作罷。
如今,按照美國的新軍事戰略,美國將較大幅度地削減海外駐軍,而因此留出的空檔將由遠程戰略武器來填補,太空轟炸機就是這類計劃中的武器之一。太空轟炸機的極高飛行速度和高度將遠遠超出其他國家防空系統的偵測及攻擊范圍,毋須擔心被襲。此外,由于炸彈是在接近外太空之處擲下,單其墜地的破壞力已大得驚人,咽此毋須裝配爆炸彈頭,也足以讓人膽寒。五角大樓急于研制太空轟炸機的野心由此可見一斑。
別指望美國人退縮
拉姆斯菲爾德的太空轟炸機計劃肯定將成為繼NMD之后國際社會爭論的又一熱點話題,如果說NMD多少帶有防御功能外,那么太空轟炸機則是徹頭徹尾的進攻性武器。雖然有分析人士認為,研制太空轟炸機的驚人預算案恐怕難過美國國會這一關。但一些資深國際問題專家指出,和NMD一樣,如果美國政府決意研制,國會這一關并非不可逾越。因此,可以預料,太空轟炸機計劃浮出水面,只是時間問題,它注定將成為美國軍事現代化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即使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美國政府也不會輕言放棄。
按照美國飛機和太空專家的初步設想,太空轟炸機可能需要駕駛員操控,飛行速度將達美國現役重型轟炸機的15倍,飛行高度則為10倍。起飛125秒后,可飛至50千米外;起飛175秒后,可飛至160千米外。這種載具將可使美軍得以遂行迅捷的全球轟炸任務。該型飛機出動攻擊地球上任何目標并能平安返回美國境內基地,耗時不會超過90分鐘。美軍B-2轟炸機1999年自美國密蘇里州出發,飛往巴爾干半島轟炸南聯盟往返需要近24/小時。單從這個角度看,太空轟炸機的優勢就是其他類型的轟炸機無法比擬的。
如果美國將這一野心勃勃的軍事計劃付諸實施,必定會招致那些誠心誠意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國家和裁軍人士的強烈抗議,因為這是不折不扣的軍事霸權行動,必然會刺激太空軍備競賽,它將對世界和平造成極大威脅。
(原載《軍事博覽報》)